依舊是后衛線的問題,沒有喬治-希爾,沒有保羅-喬治,加上李良在場下休息,步行者的防守完全沒有強度,被凱爾特人連續輕松的得分。
比分打到27:31,凱爾特人反超四分的時候,步行者暫停,李良準備登場填坑。
又要打中鋒了。
李良這回沒有嘆氣,心想中鋒就中鋒,老子現在有勁兒沒出使呢。
而凱爾特人這邊也弄了一個小個陣容出來進行應對。
史蒂文斯知道,步行者現在搞出了一個李良打中鋒的小個陣容,有一定的威力。
他看了兩場比賽的錄像,認為步行者這套小個陣容的精髓就在于“空間”。
五名球員在場上將空間拉開到極致,讓球員們有充分的尋找機會的能力,空切殺籃下和空位三分球,這是兩種效率最高的得分手段。
小個陣容就是要將這兩種高效進攻手段發揮出來,來全面提升得分效率。
步行者這邊要不是射手數量少質量差,前面的比賽不會贏的那么辛苦。
史蒂文斯自信滿滿,認為凱爾特人小個跟防戰術是可以奏效的。
結果史蒂文斯錯了。
李良壓根沒想打布朗弄得那什么小個陣容戰術,因為外線人投不進啊!
好容易跑出一大空位,最后投不進,你有啥用?
不如使用NBA最古老的,最有效的戰術——中鋒硬鑿。
李良在夏天好歹是學過一段時間的卡位的,再輕輕給自己點上一根【海因索恩的香煙】,輕松在籃下就卡到了位置。
接球后,一個轉身的急停跳投,宛如鮑勃-麥卡杜再世。
像這種低位卡位,轉身之后接近距離急停跳投的技術,在聯盟已經沒什么人用了。
因為技術動作環節多,比較復雜,也就是所謂“低效”。
你先要卡位,接著接球,然后再轉身擠開位置,最后再跳投。
現在的球員寧可拿球直接投,或者干脆突破上籃,簡單快捷。
結果李良來這么一套,在低位連打了三球,兩個低位的接球強打,一個搶下前場籃板后的投籃。
連得6分幫助步行者重新反超了比分。
史蒂文斯站在場邊,看得直扶額,這又是什么招數?
這拉里-伯德果然名不虛傳,能把布魯斯-李調教成這個水平?
其實伯德在場下看著也覺得怪呢,怎么布魯斯-李還會這招了?
這招在80年代的時候用的球員很多,尤其是一些擅長低位單打的小前鋒,像阿德里安-丹特利,詹姆斯-沃西,到如今已經屬于被淘汰的技術了。
前兩個賽季伯德就知道,李良這小子經常折騰出點復古的技術來,沒想到現在會組合起來使用了。
想到這里,伯德轉頭看了看坐在旁邊的邁克-布朗。
布朗注意到伯德目光,推了推眼鏡,感覺想說什么。
“閉嘴邁克。”伯德道。
“……”布朗還什么都沒說呢。
……
場上的情況對凱爾特人來說又一次失控了,史蒂文斯的算盤再度落空。
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良這個人到底是什么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