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史蒂芬森看李良鼓勵斯隆自己打,他就覺得自己也可以打,哪知道一著急又各種犯錯誤了。
史蒂芬森想了想,道:“我覺得我需要。”
蒼天啊,你還需要鼓勵,你需要接受一點批評和打擊好不好?
腦子一發熱就各種自信,就你那持球進攻的水平,你配嗎?
史蒂芬森的優勢還是在接球后的一步,以及籃下的空切。
他有一定的持球攻擊能力,但絕對不能成為主攻點,支配點,而是一個輔攻點,一個X因素。
當初他在步行者之所以能大量的消化球權,是因為步行者的陣容結構和打法決定的。
格蘭杰重傷,保羅-喬治的持球能力不足,大衛-韋斯特年齡大并且是內線,步行者需要一個外線的持球爆發點,在球隊進攻打不開的情況下依靠個人能力打開局面。
從這點來說,史蒂芬森其實是趕鴨子上架,神經刀,有時候能打出優異的表現,有時候做出的選擇讓人撓頭。
只不過步行者的“1:0”主義,給了史蒂芬森足夠的容錯率,讓他可以放肆的去持球打。
反正進攻不中,可以在防守中找回來。
也因為如此,步行者始終打不過真正的冠軍級球隊。
現在有了李良這個點,就不允許史蒂芬森這樣隨意的揮霍球權。
不僅因為李良的持球更有把握,還因為步行者的戰術體系已經從“防守助力進攻”變成了“進攻為主,防守為輔”,他這種揮霍球權的行為對局勢的傷害是很大的。
李良反復強調和教過史蒂芬森這些,他聽進去了一點,隨后又忘記了。
因為打球習慣這種東西,真的很難改變。
到了暫停中,拉里-伯德也提醒了史蒂芬森,讓他在球權使用上稍微注意一些,結果芬森的臉色不好看,不是很開心。
他是個情緒化的球員,讓他控制自己的情緒,可真是太難了。
伯德對史蒂芬森最了解不過了,他沒有再多說什么,心里面卻有了解決的想法。
暫停結束后,馬刺外線丹尼-格林接球三分出手不中。
比分沒有被進一步縮小,步行者可以稍稍松一口氣。
李良抓住這個機會,高位持球組織進攻,在萊昂納德注意力分散的一剎那,外線直接三分出手,命中!
主場球迷真的是倒吸一口涼氣。
沒辦法,上個賽季西部決賽真的被李良給投怕了。
不過整個NBA又有誰沒有被李良投怕呢?
一個三分球把分差重新拉開到了8分。
這個三分球一投中,步行者整體的進攻感覺又被找到了。
接下來,JR-史密斯也在反擊中接到李良的分球,三分出手命中。
而史蒂芬森在防守中成功搶斷得手,然后壓住自己進攻的**傳球給了李良。
李良一個超遠距離的擊地長傳,給到籃下的斯隆。
斯隆再度接球后反身一個上籃得手!
第三節步行者重新打出了一個進攻**,把分差一舉拉開到了14分之多。
第三節比賽結束的時候,雙方的比分已經變成了86:72,步行者取得了絕對的領先優勢。
不得不說,今晚步行者的狀態還是很好的。
李良作為球隊核心發揮的非常穩定,進攻、防守、助攻,只要三傻腦子正常,按照他布置的流程走,步行者場上的發揮真的很不錯。
拉里-伯德在場邊都感慨,這家伙還真是人才,這么快就能把隊友捏合起來發揮戰斗力,都快趕上當年的我了。
而馬刺的狀態就顯得有些糟糕,特別是萊昂納德,在和李良對位的時候,總覺得他打得不太對勁,使不上力的感覺。
但是,比賽還沒有真正結束。
還有最后第四節的時間。
14分,如果放在2004年,這會是難以逾越的分差。
86:72甚至應該是最終的比分。
但是10年的時間,很多東西都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