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斯特在低位接球,背身之后,一個正面的內轉身,接右手的小勾手命中。
這一瞬間,李良把這個技巧給偷了過來。
李良感覺到,自己的大腦和肌肉中仿佛融進了什么東西,肯定是關于技巧的記憶!
三分鐘,只有三分鐘的時間。
李良立刻在進攻端,低位要球。
李良的低位卡位能力還是可以的,和湯姆-海恩索恩一起練過的。
防守李良的正是韋斯特,他不知道李良怎么搞的,突然玩起低位進攻來了?
韋斯特限于身材和彈跳,防守數據比較一般,但他的低位防守能力其實很不錯,一般的球隊低位是打不動他的。
李良卡到位置,從隊友手里接過球,然后,和韋斯特一樣,背身往里運球擠了兩下。
別小看背身運球往里擠的這兩下,其實是背身技術里非常難的環節。
一旦節奏不好,要么被搶斷,要么運球不穩,人家一撤凳子你就走步,要么就是前后動作脫節,看起來像個傻子。
強如詹姆斯,他在背身接球后運球的那幾下都略顯僵硬,一直沒有大成。
因為所有人從小運球都是面筐向前運球,背身運球卻是反過來,背筐倒退運,首先就不符合從小運球訓練的習慣。
然后,面筐運球注意力可以都放在手、腳,背身運球卻還要用腰背去感知對方的防守。
這對全身的協調性又是一項挑戰。
而背身運球最大的困難就在于,你看不見籃筐,找不到基準點,純粹要憑借感覺去感知。
你要是感知不好,結果就是運球、轉身,然后發現筐不知道在哪里……
更不用說,運球的時候還要觀察隊友、觀察防守人,一心多用,難度可想而知。
對于早期的NBA球員來說,從后衛到中鋒,背身都是從小必學的技術項目。
而現在這項復雜又比較低效的技術,正在淡出籃球最高殿堂球員的視野。
李良之前運用的一直不太好,反正訓練嘛,韋斯特沒太在意,以為李良玩呢。
結果李良運球這兩下感覺很好,頂開韋斯特后,緊跟著一個內轉身,面筐后,同樣右手的一個小勾手……球在籃筐上轉了一圈,結果沒進……
“臥槽!沒進!你這是什么寫輪眼?滾筒寫輪眼嗎?”
韋斯特拿下籃板,傳球給隊友,朝李良道:“布魯斯,腳步不錯,最后一下差了點。”
李良大概明白了,這個技能只要解決的是腳步、動作的問題,而最后進不進,可能要取決于李良自己的終結能力。
小勾手這項技術,李良的能力值相當低,暫時他也不想學。
所以剛剛那一套,李良的動作做的很完整漂亮,但最后一下沒有成功。
就是終結能力的問題。
這下李良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提升一下自己的一些終結能力的能力值了。
什么小勾手,什么上籃,不說提升到多強,起碼要能看吧。
別的不說,李良的上籃能力真的是慘不忍睹,基本上他沒人防守的時候,才會采用上籃或者扣籃,突破進去他都是用投籃終結。
李良一下子又動力滿滿,繼內線防守能力后,他又有新的目標去完成了。
看樣子,系統是為了提醒自己,要拓展新能力,才給自己抽了這么個獎品的啊。
之后,李良又試了兩次,這兩次他改用跳投來終結,效果一下子就好了很多。
韋斯特都驚嘆,李良什么時候會這招的?
伯德在場邊看了看布朗,布朗推了推眼鏡,沒有說話,一切盡在不言中。
三分鐘時間很快到了,眼前出現一行字幕:【今日盜取技能次數已用完,如果還想是使用,可消耗憤怒值充值,消耗數:2000點。】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