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和步行者的第三場比賽結束后,美國國內,以及中國的籃球網絡媒體就炸鍋了。
因為這場比賽裁判的控場和偏哨行為的確有點太明顯了,李良第一節的兩次犯規,第二節打了一會兒就三次犯規,怎么看都不是一個聯盟MVP級別球星的待遇。
而且,這場比賽還特別安排了李良最不喜歡的裁判,光頭克勞福德。
比賽結束之后的新聞發布會上,伯德直接指出,這場比賽裁判的判罰有失公平。
伯德少不得要位這番言論付出一點代價,少則幾萬,多著十幾萬的美元罰款是躲不掉的了。
倒是一向大嘴巴的李良,賽后沒有多說什么,只說“我已經把精力放到下一場比賽去了。”
李良會服氣嗎?他當然不服。
他只是不想被罰款而已,雖然對他來說錢不多,但家里的管錢的人會心疼的啊。
別到時候挨罵可就慘了。
從輿論言論上來說,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場的確太偏騎士了。
你要是一個哨子一個哨子的分析,基本上每個吹罰都不會有問題。
NBA的裁判還不至于蠢到,把明明不是犯規的球吹犯規,或者明顯犯規的球不吹犯規這種地步。
但克勞福德他們都經驗豐富,知道在比賽中哪些吹罰是可以拿捏的。
比如一些帶球撞人、移動掩護,一對一防時的小動作等等。
在這些球上,步行者吃了虧,騎士相對就會受益。
還有就是在一些關鍵的節點上做出關鍵判罰。
比如眼看著步行者要起勢追分了,把場上的吹罰尺度捏緊一點,給步行者一個進攻犯規,回過頭找一個騎士的犯規給步行者。
表面上看兩邊都犯規了,但問題是步行者是追分的一方,勢頭要起來了,結果一來一回把反擊的勁給卸掉了,而騎士已經調整好,能夠更好的防守應對。
最可惡的當然就是在判罰上針對李良了。
作為步行者的絕對核心,他在不在場上步行者完全就是兩只球隊。
第三場比賽,上半場李良有一半的時間在場下坐著,導致步行者早早就落后,陷入不利局面。
到了第三節李良要追分了,裁判又抓緊了場上的吹罰尺度,把比賽吹的支離破碎。
這對追分的一方是非常不利的。
等到了第四節,干脆第四次、第五次犯規連著吹,再附加一個技術犯規。
就差把李良直接給吹下場,讓他回更衣室去洗澡了。
一時間論壇上是群情激奮,尤其是中國球迷,直指聯盟為了收視率,臉都不要了。
的確,自從蕭華上臺后,去年的季后賽都沒有太多懸念。
西部除了快船打馬刺,沒有什么針鋒相對的對決。
東部更不用說了,反正就是看詹姆斯表演。
等到了總決賽,快船又是氣力哐啷一頓胖揍,把熱火給打殘。
整個季后賽的場數、收視率都不太行。
到了今年,蕭華一看,步行者眼瞅著又要輕輕松松進總決賽,騎士有點頂不住了。
如果來個3:0的話,整個東部決賽的收視率基本就拉胯,后面的比賽藥丸。
至于西部,勇士在輸掉第一場后,連扳兩場,第四戰是開戰在即,讓人稍稍放心。
馬刺這個球隊一向是“收視率毒藥”,一年又一年的老面孔進西決,如果再進總決賽的話,這收視率肯定更加沒法看。
NBA畢竟是商業聯盟,一切向資本、收視率、廣告費看齊。
噱頭、激戰、逆轉、熱血,這些必要的競技元素一個都不能少,年輕人才會喜歡。
現在由于李良的存在,給人感覺季后賽有些四平八穩不好看,聯盟當然不樂意。
如果李良是個美國人,那毫無疑問他會順風順水,受聯盟的力捧,成為新一代的“Thechoese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