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籃球媒體人的姿勢水平暫時是提高不上去了,水平是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也是接觸不到一手資料,很多時候只能吃國外的二手、三手甚至不知道幾手的渣滓,當然做不出好菜了。
但李良決定參加奧運會,中國男籃本次的水平是一定會提升一大截的。
李良單核帶隊的能力是有目共睹,投射能力又強,對球隊的加成不可謂不大。
當天就有幾位知名的專家撰文分析,“李良能為中國男籃帶來些什么。”“前八還會是我們的天花板嗎?”“比姚明還要強大的奇跡之人,會給男籃帶來什么樣的奇跡。”
雖然標題都有些夸張,但還是那句話,李良配得上。
這可是NBA的第一人,拳打詹姆斯,腳踢杜蘭特,一巴掌扇里,一屁股坐死哈登的人物。
夸張一下怎摸辣?
在新聞發布會上,李良也是透露了一些細節。
比如表示自己會尊重國家隊教練組的戰術安排。
會和自己的隊友們一起訓練,而不是單獨開小灶。
在訓練期間保持封閉,隔絕和外界媒體的聯系,所以有什么問題抓緊問。
發布會進行了一個半小時,記者們的問題是問也問不完,畢竟難得的素材啊。
最后問到李良都餓了,才宣布結束這次采訪,又去自助餐廳大吃大喝了一頓。
到了晚上,姚明告訴李良,有很多活動他可以參加。
在美國人們喜歡搞派對,而在中國就是各色人湊飯局。
姚明退役后步入更高的階層,那飯局更是少不了的。
但李良對此不是很感冒,在美國的時候他就有些深居簡出,沉迷于系統。
回了國他也不樂意吃飯喝酒,而且晚上朱姝的飛機應該要到了,詹森已經去機場接機了。
所以,李良選擇一個人呆在酒店睡覺。
對,這貨又開始睡覺了。
然后他進入了系統中,開始練習一項關鍵的能力——控球。
李良的控球一直停留在馬馬虎虎夠用的水平上。
所謂大巧不工,除非戴上【黑珍珠的禮帽】,否則花活他是一點都不用的。
比如李良突破從來就只有一招,假動作后的直線豬突,殺到籃下百分之七十以急停跳投終結,剩下的要么造犯規,要么簡單的利用身體殺入籃下后上籃。
什么胯下運球,背后運球,連續變向,crossover,都不存在的。
不會,但一樣拿到得分王。
靠的就是簡單高效。
不過到了中國隊,李良就有了一個艱巨的任務——他很可能要控球過半場。
就中國小后衛那個持球對抗能力,每次運球過半場就要消耗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注意力,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用來過半場后找人,把球傳出去,算萬事大吉。
以前有姚明在,把球給姚明就行,姚明是個中鋒,往里一戳,特別的顯眼。
仿佛一個巨大的垃圾桶,你就隨便往里扔,扔中的概率都不會太低。
但姚明不在了,需要控衛來組織進攻時,就抓瞎了。
能不失誤就很OK了,哪還能分的出精力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進行進攻組織呢?
尤其是面對歐美強隊的全場緊逼防守,球隊的進攻效率會直線下滑,并且體力消耗大增。
21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世界籃球的趨勢就是小型化,全能化,快速化。
而中國男籃還在三大中鋒時代的陰影中,沒有徹底走出來。
李良進入系統后查看了一下自己的六維能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