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在歐洲的熱身賽之旅,在6月底告一段落。
在博洛尼亞打完了加拿大和菲律賓后,全隊乘坐飛機回北京,備戰即將在7月份開始的斯坦科維奇杯。
對于李良來說,體能和精力會是一個考驗。
倒不是怕受傷,主要是心臟可能會吃不消——因為有時候真的會被隊友給氣到。
在順利戰勝加拿大后,第二場打菲律賓,宮魯鳴出于保護球員,鍛煉新人的目的,沒有讓李良上。
易建聯、周琦和郭艾倫也缺席。
李良坐在場邊當了回助理教練,眼睜睜看著男籃小伙子各種犯錯,犯規,被罰下。
李良心想,自己要是主教練,怕不是要常備金嗓子喉寶和速效救心丸了。
最后,中國隊以3分的差距輸給了布拉切率領的菲律賓隊。
雖然中國上主力的話拿下菲律賓不成問題,但剩下的球員也都算的上國內的精英年輕球員,結果打個菲律賓就是打不過。
中國籃球在亞洲的霸主地位,早就不像過去那樣穩固了。
李良不可能像姚明那樣,國家隊的各種賽事都參加。
國家隊的賽事的確非常密集,正式比賽之前還有大量的熱身賽。
也難怪姚明的NBA職業生涯只有短短的9年了,9年時間,打的比賽可能和別的球員12年、13年一樣多。
中國隊的歐洲之旅,以4勝1負的戰績結束。
和歐美強隊的4場比賽都贏了,和亞洲敵人菲律賓的比賽卻輸了,多少有點遺憾。
不過宮魯鳴對這個成績相當滿意,熱身賽的目的本就不是為了贏球,更多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賽代練,讓球隊整體達到一個良好的狀態。
對宮魯鳴來說,李良來到球隊后,磨合上基本沒有太大問題。
李良這個球員太聰明,戰術意識和能力都是一流。
讓他和中國男籃的球員搭配,相當于高中生解小學數學題——雖然有些偏題、怪題還是會感覺莫名其妙解不出來,但大部分基礎題根本不費腦子的。
只有“一投四搶”的戰術體系能不能成立,就要看后面的比賽打得怎么樣了。
目前感覺,效果好像還是不錯的。
……
6月27號傍晚,男籃全隊在北京國際機場下了飛機,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旅途,男籃隊員們看起來有些疲憊。
在大廳里,等候的記者們見到男籃球員們出來,紛紛上前要進行拍照、采訪。
自從李良加入男籃后,國家隊的關注度一下躍升了一個檔次。
本來熱身賽只有一些簡單的小篇幅報道,不會太受關注。
結果因為李良的參與,各體育媒體都進行大篇幅報道,熱身賽現場的錄像也是流出,是有人用私人的攝像機拍攝下來的。
各大論壇的網民球迷們更是對這只男籃寄予厚望。
“這次熱身賽,覺得和國家隊的磨合怎么樣?”一個女記者湊到李良跟前問道。
“還不錯,他們和我磨合的挺好。”李良回道,意思不是他和國家隊磨合,是國家隊和他磨合。
“你覺得參加國家隊進行訓練,對你自己有沒有什么提升呢?”女記者問起問題來也是不著四六,李良和國家隊訓練還能有提升?不退步就算不錯了。
李良自己現在都有點擔心,和國家隊這種慢節奏打多了,會不會習慣,導致后面回NBA不適應。
“我覺得我的飯量提升了吧,柴領隊做的飯挺好吃的。”
李良一個太極推手,又把這個問題糊弄過去。
不然他怎么回答,說我和低水平的球員一起打球,水平會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