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明的父母是這個年代再普通不過的農民工了,和許多父親一樣,周爸也是那種不善于表達情感,偶爾表現的太直白就會顯得局促不安的人。就像現在,周爸一個人走在前面,生怕周景明發現了自己的謊言。
事實上,他已經在村口等了兩個多小時了。
隱秘而偉大,這是周景明對于父愛的總結。現在想想,自己的性子,多少還是遺傳了周爸的。
很快的,兩個人就到了家門口,屋子是兩間土坯房,還是父母結婚的時候蓋的,每次下雨,總會漏水。
周景明站在門口,看著有些破舊的房屋,心里想著明年回來的時候,怎么也要蓋兩間磚瓦房,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了吧。
“是阿明回來了吧!”
聽到動靜的周媽,連忙從屋子里跑出來,身上系著圍裙,很顯然在做飯。
“媽,我回來了。”喊出這幾個字,周景明鼻子又是一酸。
懷念那個時期,懷念那個胡同,并不只是因為懷念年輕時候的自己,而是因為那里有爸爸的青春,媽媽的青春。
這是《請回答1988》中,德善在最后一集中的旁白。周景明很慶幸自己還有機會陪著父母再過一次青春。
“哎呦你這臉上是怎么回事,還有這衣服上。他爸,趕緊打點熱水讓阿明洗一下。坐了這么久的車,餓壞了吧,飯馬上就好了,你先去洗一洗。”
周媽走到周景明面前,心疼的摸了摸他的臉。
換了身干凈的衣服之后,飯也做好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還很奢侈的放了兩個雞蛋。
上車餃子下車面,這是他們家多少年的習俗了。
“是不是看不清啊?他爸,把燈點上,兒子好不容易回趟家,今晚咱們也奢侈一下。”
為了省電費,屋內點的是一支蠟燭。
周爸樂呵的忙前忙后,找到開關之后,輕輕一拽,只聽得咔噠一聲,只有十五瓦的日光燈亮了起來。
二老忙完之后,就這么坐在周景明面前,一聲不吭的看著他吃飯。
周景明低著頭,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著面條,生怕一抬頭,就會讓父母看到自己眼中的淚水,他一直覺得自己的情緒管理已經做得很好了,卻沒想到面對父母,已經三次決堤了。
“阿明,學校應該還沒放假吧,怎么就回來了。”周爸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問出了心中的疑惑。昨天收到周景明的信他就覺得奇怪,以前都是七月份才回的家,今年怎么提前了一個多月?
莫不是在學校里惹了事?
周媽瞪了周爸一眼,“你這老頭子!兒子早點回來不好嗎?”
周爸訕訕的笑了笑,不是你讓我問的嗎?
周景明吃完最后一口面,又喝了一口湯,這才抬頭,“學校沒課,就想著回家過幾天。”
他暫時還不想將提前畢業的事情告訴家里,怕家里不理解,更怕父母擔心。
“回來了就好,囡囡聽說你要回來了,高興了一整天,這會兒好不容易哄睡覺去了。”周媽沒有別的心思,看到兒子沒事,她就高興。
除了周景明之外,他還有個妹妹,叫周景萱,今年只有六歲。七十年代的農村,計劃生育還沒有實施,家里生個三四個孩子再正常不過了,像周景明家中只有兩個孩子的,算是少的了。
和父母又聊了一會兒,周媽擔心兒子路上太累,一個勁的催他趕緊睡覺,坐了這么久的車,周景明也確實累了,簡單洗漱過后,就躺到床上,沒用多久就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