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一陣死寂。
聽完周景明說的話之后,徐廣祿與趙柯皆是睜大了眼睛,臉上滿是不可思議。平心而論,周景明的這個方案,實在是太過讓人感到驚訝了,思想太超前了!
竟然把主意打到了進口車上?
且不說部里面以及經委那邊會不會同意減少進口車的購買,就算同意將進口車省下的錢用于他們廠的技術改造,那減少的進口車數量缺口怎么填?
再來500輛?
已經分配下來的1500輛指標,徐廣祿都在發愁該怎么完成任務,現在周景明居然跟他們說,讓他再去跟部里面爭取額外的500輛指標,這怕不是失心瘋了吧!
1500輛尚且完成不了,更何況是2的這些,不會是認真的吧?”徐廣祿苦笑道。若是換了別人,徐廣祿此刻估計早就劈頭蓋臉罵上一頓了,但是以自己對周景明的了解,他也不是這樣一個不著邊際的人啊!
“廠長覺得我像是開玩笑的樣子嗎?都是用于公務車,進口車可以,那我們生產的申城牌小轎車,自然也是可以的。再說了,將原本花在進口車上的外匯,用于我們自己汽車廠的技術改造,從長遠來看,絕對是一筆很劃算的投資,何樂而不為呢?”
周景明反問道。
“小周,現在的問題不是技術改造,而是怎么完成新增的1500輛指標,如果連這個都無法完成的話,別說是再加500輛訂單了,就是再加1輛,咱們廠都吃不下!”趙柯覺得周景明的這個方法的確是讓人眼前一亮,但問題在于,目前廠里的情況,并不支持這樣的舉措。
徐廣祿站了起來,有些無奈的嘆了口氣,“小周,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小趙說的也不無道理,咱們現在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完成生產指標,而不是其他的。”
徐廣祿何嘗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將進口車上節省下來的外匯用于技術改造,以后國內自己生產的汽車,會越來越能滿足需求,這樣進口車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少,節省下來的外匯就可以用于發展其他的行業,百利而無一害。
但就像趙柯所說的,如果連最基本的1500輛指標都無法完成,自己又拿什么去跟部里面談判?
看著兩個人愁眉苦臉的樣子,周景明卻是笑了笑,“如果我說,我能保證在年前完成2000輛新增的生產任務,那么廠長愿不愿意去部里面爭取一下技改的經費呢?”
徐廣祿又坐不住了,“你說的都是真的?”
“小周,你就別賣關子了,說說你的想法。”趙柯也意識到周景明之前的那個提議并不是空穴來風,神情也變得嚴肅起來。
“師兄可曾記得,我跟你說過要為總裝車間建立完善的工藝系統這件事吧?”
趙柯連忙點頭,“當然記得,我也承諾過,你只管往前沖,我在背后全力支持你。”
“我今天要說的這個方案,就是和完善工藝有關。廠長,師兄,咱們廠的工人在操作的時候,沒有工藝文件作為指導,這些情況你們應該都了解。我算了一下,正常來說,總裝車間一天下線的車輛,在20臺左右。”
說著,周景明就從口袋里拿出一張紙遞到徐廣祿跟前,這是開會的時候他在下面粗略估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