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型的換代更新?”坐在那里的趙柯先是一愣,隨即有些苦澀的搖了搖頭,“說實話,沒想過,也不敢想。”
“但是要想咱們的申城牌小轎車能夠延續下去,對它進行換代是大勢所趨的,否則跟不上人們的消費變化,肯定會被淘汰的。”周景明擔憂的說道。
趙柯嘆了口氣,“你說的這些我們都懂,但是車型換代,沒你說的那么容易,其中涉及到的利益相關集團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我也不覺得我們有能力完成對車子的換代設計。”
自打1963年第一輛申城牌小轎車下線以來,這期間轎車廠只是在1972年的時候,對車子的車身造型進行過相應的更改、完善,至此以后,就再也沒有做出任何的變化。
“雖然師兄你說的都是事實,但我仍然堅持認為,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難,換代更新都是必須要做的。”
趙柯笑了笑,然后走到周景明跟前,“小周,你知道當初為了研制第一臺申城牌小轎車,咱們動用了多少資源嗎?”
“當然知道了,光是重要零部件的攻堅上,就有申城汽車底盤配件廠、申城內燃機配件廠等這些企業參與,至于后來的技術支持上,更是有數不清的兄弟單位給予了我們幫助。”周景明點頭道。
趙柯干脆坐到了周景明邊上,“想當初,咱們是集十幾家單位的力量,好不容易才試制出第一輛申城牌小轎車,發動機、變速箱這些關鍵總成都是我們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才研發出來的,車子的更新換代,不僅僅是車身造型上的變化,更重要還在于新技術的應用,這一點,我們目前做不到。”
周景明陷入了沉思,趙柯說的不無道理,往前推十年,國外的汽車廠商在汽車技術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國內卻處于動蕩時期,相關技術早就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想要現在去追趕,確實挺難的。
真要對車子進行換代,發動機技術肯定要升級,最新的電子技術、被動安全技術也都要在車子上體現,車身的造型也要做相應的調整,無論是研發能力,還是零部件的配套設施,現在都達不到標準,想要換代更新,需要的時間確實很長。
而且,現在整個申城的技術資源,全都一邊倒的傾斜于和德國大眾的合資項目中,想要再像以前那樣,集多家單位之力進行車子的換代,很顯然也是不現實的。
“我知道了師兄,也是我太急了,目前來說,還是把技術改造的事情做好才對,以后有的是時間搞這個。”想明白這些之后,周景明也就不再糾結于換代這個問題了。
“說的也是,反正你有心的話,后面由你來主持車子的換代,也不是不可以的,我反正舉雙手支持。”趙柯也笑著說道。
對車子進行更新換代,也只是周景明的有感而發而已,目前來說,技術條件并不支持,而且需要的準備工作也很浩大,凡事還得一步一步來比較好,所以接下來的時間,周景明基本上都用在了技術改造方案的草擬上。
因為對于總裝車間比較熟悉,早在對車間進行摸底考察、編制工藝文件的時候,對于哪些設備需要更換,周景明心中就有了一些初步的計劃,現在的問題就在于設備的選型上。
在設備選型這個問題上,周景明有這樣一個原則,那就是能用國產的,就用國產的,實在不行,才會考慮到國外進口的,技改的經費畢竟是省下來的國家外匯,能用于支持國內工業的發展,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為了便于查閱資料,周景明這幾天一直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只不過有不少東西在廠區的圖書館中也查不到,想要獲取更多的資料,周景明就只能到市機電局的資料室借閱了。
一連跑了好幾趟機電局,周景明才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