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成功的占據了談判的優勢,接下來的時間,周景明他們便在萊萬與馬克的陪同下,來到了會議室,準備就發動機噴射系統的合作做進一步的商談。
因為這一次周景明想要合作的目的,只是技術層面的,至于商業層面的,目前來說,周景明并不想過多的涉及到,而且,商業層面的合作,也不是他們能做主的,就算是機工部那邊,恐怕也要跟上面的領導匯報才行。
畢竟八十年代國內的投資環境,沒有辦法跟二十一世紀相比,尤其是涉及到汽車領域的,更是慎之又慎,外國資本想要進入國內市場,審批程序實在是太繁雜了。
這一點,萊萬他們也當然清楚,真的要博世搞一個跟大眾那樣的合資項目,估計博世的股東們目前也不會同意。
之所以這么迫切的想要跟中國達成合作,就是為了以后同中國的商業合作打下基礎的,一旦在技術層面進行了深度合作,接下來的商業合作,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正是因為深諳這一點,萊萬與馬克才不敢冒險讓大陸公司搶占先機,一旦中國市場對大陸公司的技術形成依賴,博世到時候再想后來居上,就真的是太難了,而且他們今天又“得罪”了李明哲,一旦李明哲回國把這件事說出去,引起中國高層震怒,那博世恐怕就真的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換了誰,也不敢拿公司的未來利益做賭注。
商人嘛,眼前吃點虧沒什么,以后都是可以再掙回來的。
既然只是技術方面的合作,那談起來也就簡單多了,在利益分配這一塊,萊萬也是做了最大程度的讓步,一來是為了給李明哲道歉,二來也是為了示好。
博世這邊同意,會把公司最好的人才聚集起來,和周景明他們共同開發新的發動機噴射系統,并為周景明他們提供全部的技術支持。
當然,發動機噴射系統只是同博世合作的一個引子,一旦這個缺口打開了,后面還會有更多領域的技術合作。
另外,作為回報,博世這邊要求得到承諾,一旦將來國內的條件放開,博世有優先在中國開辦工廠的權利,并且在政策上要得到相應的支持。
單從利益分配上來說,周景明覺得這樣的合作實在是超值的,因為就算沒有他們的承諾,未來博世在中國的業務范圍,也是十分廣泛地,而且他的競爭對手大陸公司,在中國的競爭力,也完全比不上博世……
所以說,對于中國而言,這是一次穩賺不賠的合作。
不過,因為周景明等人并沒有得到機工部以及經委的授權,所以這一次的商談,并不能簽署任何正式的協議,只能以諒解備忘錄的形式,達成一個共識,等到回國之后,李明哲承諾,政府的官方文件,由他來負責搞定。
這樣一來,雙方之間的“矛盾”,似乎就這么解決了。
一切談完之后,周景明與李明哲等人謝絕了萊萬提出的設宴款待的邀請而是選擇先回一趟賓館,準備草擬一下諒解備忘錄的文件,也好明天的時候就能跟博世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