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忠自嘲的笑了笑,“所以說呢,還是你們年輕人腦子活呀!我們這一代搞技術的,包括我在內,很容易就犯經驗主義錯誤,真要是指望我們,中國汽車工業,不知道要被西方拉開多大的距離呢!”
周景明默然,新中國自打成立以來,曾經閉守國門長達三十年,國人的思想上受到束縛,其實也很容易理解。
所以不管其他人怎么評價,周景明始終覺得,改革開放是一個造福千秋萬代的好政策,至少利是遠大于弊的。
解決了發動機這件事之后,周景明難得迎來了一段閑暇的時光,由溫竹青投資的4S店還在緊張地選址當中,至于齒輪廠申請的貸款,雖然已經到賬了,但是目前何應尋還有別的事,周景明也就沒有跟他一起去燕京購買機床。
等到何應尋忙完這陣子,周景明再跟他去一趟燕京,把新的機床設備給解決了。
趁著這段難得的閑暇時光,周景明干脆就把工作的事情全都拋在了腦后,而是全心全意的陪在了何穎卿的身邊,工作很重要,陪伴家人也很重要,這是重生之后,周景明才明白的一個道理。
“穎卿,我想明年的話,把萱兒跟我媽也接到申城來住。萱兒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到這里也能讓她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媽歲數也大了,接到這里也能享享福,你看行不行啊?”周景明放下正在練字的鋼筆,看著身邊的何穎卿問道。
“當然可以了,也不用等明年了,下個月就可以接過來了,反正我這里都可以住人的嘛,萱兒也可以在廠區的學校上學呀。”何穎卿笑著回答道。
“住在你這里,多少還是有點不方便的,我媽對這里也不熟,肯定也不愿意來。我想明年的時候,齒輪廠那邊發展的肯定很好,宿舍什么的也都蓋好了,到時候讓我媽跟萱兒住那里,我爸也在那里,也好有個照應不是。”
“我都聽你的。”何穎卿雙手托著下巴,甜甜的說道。
“那我們接著練字吧。”說著,周景明再次拿起鋼筆,認真的對著字帖臨摹起來。
窗外陽光正好,暖暖的陽光透過窗戶折射到屋里,周景明與何穎卿就這么坐在窗前,遠遠望去,構成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
兩天過后,何應尋也終于忙完了手中的事情,而周景明也覺得自己再次滿血復活了,兩個人便坐車來到了燕京,找到了那家機床廠商在燕京的辦事處,表明了自己想要購買機床的意愿。
因為這一次買回去的機床,只是作為試生產之用,所以周景明并沒有大批量采購,只是購買了一臺,如果機床的性能真的可以滿足國產化的需要,那么后面,周景明才會考慮大批量采購這家機床的。
因為價錢什么的給的很到位,那家廠商的服務速度也很給力,周景明和何應尋從燕京回到申城之后的第三天,他們購買的機床就被送到了齒輪廠,經過何應尋檢查無誤之后,這臺機床也就被正式簽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