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汽車制造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汽,一直到1969年才開始在鄂省的十堰建造,起初就是以東風牌載重車起家的,后來逐漸引進了雪鐵龍的富康轎車以及愛麗舍轎車,二汽的生產規模以及業務范圍,也隨之擴大。
上汽的桑塔納、二汽的富康以及一汽的捷達這三款車,被稱為中國車市的“老三樣”,其對于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二汽最初是在1952年便被提出來要進行建設的,但是期間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一直到1969年才開始建造。整個八十年代,是二汽發展的一個轉折點,以東風系列產品為紐帶,二汽組建了跨部門、跨省區的東風汽車工業聯營公司,并以此為基礎,擴大了自己的生產能力,一舉超越彼時的一汽,成為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汽車制造商。
進入到九十年代之后,二汽正式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穩穩占據了國內“三大三小”汽車格局中“三大”的一個,并且在隨后的時間里,將總部遷往了鄂省的省會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二汽的建立,也離不開饒斌的支持,之所以將饒斌稱為“中國汽車之父”,是有道理的。
周景明一行人抵達十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北有武當山,南有神龍架的十堰,此時只有一條鐵路與一條公路通進來,俗稱“九山、半水、半分田”,二汽當時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才被建造成功的。
“要不是我親自來一趟這里,我還真不敢相信,咱們國家赫赫有名的二汽,竟然就在這里。”下了車之后,何應尋看了一眼四周,感慨著說道。
唯一的一個火車站顯得破舊不堪,四面環山的,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個工業城市應有的樣子。
“現在已經比之前好多了,你是不知道,69年最初開始建造的時候,那才叫艱苦呢,當時還沒有鐵路,所有的建設物資,都是靠工人們手拉肩扛,才運到山里的,幾十噸的重型設備,工人們只是在下面墊上圓木,愣是靠著人力,被拉到了工地上。”王爍說起這些,過往的回憶一下子又涌現在腦海中,
“當時來自全國十幾萬的建設大軍,就在這樣的條件,將二汽給建設出來了,那場面,現在是想都不敢想,二汽能有現在的地位,離不開黨中央的英明決策與領導,也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呀!”
沒有經歷過六七十年代全國大創業時期的人,是不會體會到這種感受的。
“王叔叔當時也參與了二汽的建設?”周景明好奇的問道。
王爍對于二汽的建造過程如此了解,在南汽工作,卻又在二汽有認識的人,周景明猜想他當時應該也參與了這次建造吧。
“嗯。”王爍笑著點了點頭,“我當時剛剛二十出頭,聽到國家要建設二汽的消息之后,跟幾個好朋友一合計,滿腔熱血的來到了十堰,在那里一干就是八年,后來因為工作調動,才來到了南汽,一直待到現在,所以這一次來,也算是回家探親了吧。”
“我以前在家的時候,我爸就喜歡跟我講這些事情,一遍又一遍的講,聽的我都會背出來了,你們瞧著吧,有了第一遍,就會有第二遍。”一旁的王援朝也笑著說道。
王援朝這么一說,眾人都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一路上有說有笑的,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二汽的工廠,負責接待他們的,是一名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看起來和周景明差不多大。
“胡廠長正在開會,讓我代為招待一下各位,各位先跟我到胡廠長的辦公室休息一下吧。”男子一邊說話,一邊忍不住瞥了瞥周景明,總覺得這個人他好像在哪里見過。
胡玉樓,時任二汽的副廠長,主管工廠生產以及技術這一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