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對于中國的汽車工業來說,是一個大豐收的年代,同樣有三件事是足以載入汽車工業發展史冊的。
這三件事,也可以說是兩件事,都和同一個人有關。
歷經波折的申城牌小轎車,重新以“鳳凰”的名義,再續先前的榮光,第二代車型一經發布,立馬就引爆了整個國內的車市,前來買車的消費者絡繹不絕,供不應求的現象在國內汽車發展史上還是頭一次出現。
在鳳凰牌轎車發布的一個月之后,有著國車之稱的紅旗牌轎車,也在東北的春城,發布了紅旗的第一個子品牌車型,紅旗東風轎車,售價只有4.1萬。
雖然紅旗東風的配置以及性能不能跟鳳凰牌轎車相提并論,但是其靚麗時尚的造型以及親民的價格,依舊是引起了市場的轟動,再加上紅旗的品牌效應,這款車在東北引起的搶購風潮,絲毫不遜色于鳳凰牌轎車!
一南一北,同一年先后發布了兩款車型,給原本就已經復蘇的國內汽車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明汽車公司。
“上個月咱們的總產量達到了650輛,其中的一百輛車子被送到了青城4S店,剩下的車子則用于各個企業的預售訂單。”。
周景明坐在辦公室里,手里面拿著一份趙柯剛給他的文件,正在認真的看著,而趙柯則是坐在他對面,負責解釋。
“此外,這個月工廠的產量預計會在700輛左右,還是跟上個月一樣的安排?只拿出100輛車子用于私家車消費嗎?”趙柯頓了頓,繼續說道。
周景明放下手中的文件,“現在咱們廠對于各企業的預售訂單還有多少輛?4S店那邊的需求缺口又有多少?”
“預售訂單這邊,還剩下1500輛左右,但關鍵在于,依舊有企業在源源不斷的找我們下訂單,按照這樣的趨勢,咱們廠今年一整年的產量,都不夠滿足這些需求的。”趙柯看了看周景明,然后接著說道,
“但我覺得目前亟待解決的,還是私人消費這一塊,一個月100臺車子的供應量,完全沒辦法滿足市場需求,更何況這段時間,從外地趕到申城來買車的人也是越來越多,黑市上咱們的車,已經被炒到了十萬一臺,而且還是普通版的那種,動力版的更是有價無市!”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有錢人自然也是越來越多,對于生活的追求,也就變得高了起來,出現車子流向黑市的情況,絕對是周景明始料未及的。
“黑市的情況,既要從我們這里的源頭進行解決,也需要執法部門的協助,這兩天我去找一下有關部門,請他們幫忙嚴查一下,但是我們這里,也要做好相應的措施,從下個月開始,工廠這邊,不再接受任何的訂單申請,所有的銷售業務,轉入到4S店那里。公司這里,會成立專門的銷售部,負責跟4S店做好銷售商的業務對接。”
“那我們的產能呢,需要進一步擴大嗎?”趙柯問道。如果不擴大產能的話,還是沒辦法解決現階段供不應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