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申城之后,周景明也是第一時間找到了趙柯,準備將比賽延遲的消息跟他說一下,讓他不要急著生產賽車,讓項目組那邊有更多的時間去細化逸軒SUV的設計。
“我也正要跟你說這件事呢,按照先前的六月份作為時間節點,項目組這邊也完成不了全部的設計,尤其是新車試驗這一塊,六月份之前肯定是做不完的,三高實驗中的耐寒實驗可以先不做,但是高溫與高壓實驗,必須要跑滿一定的里程才行。”聽完周景明的話之后,趙柯這樣說道。
工裝樣車在正式投產之前,是需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試驗檢測的,否則是不可以貿然投產的,只有性能能夠達到一定的標準并且穩定下來,才能夠正式進入量產的階段。
“這樣也好,多了四個月的實驗時間,除了耐寒實驗之外,其余的實驗應該都能夠正常完成,那就通知項目組那邊,按照十月份作為sop的節點。”周景明點頭道。
安排好這件事之后,周景明又去了一趟申城市政府,了解了一下關于賽車場的規劃事宜。
而就在周景明回到國內以后的第五天,安東尼奧也帶著自己的設計團隊抵達了申城,并且在第二天便去安亭那邊實地考察了一番,為這一次的申城國際賽車場的設計打好基礎。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賽道設計師,安東尼奧并不急于給出設計方案,而是在充分聽取了中方設計要求之后,一邊翻閱資料,一邊在考慮如何才能設計出一條獨一無二的、富有中國元素的專業賽車道。
因為在周景明邀請他來中國之前,安東尼奧就已經無數次在腦海中構建了中國賽道的具體設計方案,所以對他來說,只需要再結合中方提出來的具體要求,便可以正式給出設計方案了。
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安東尼奧便根據自己的設計理念,給出了申城國際汽車賽道的最終設計方案。
有了具體的設計方案之后,接下來便是工程實施階段了,在安東尼奧團隊的專業指導下,申城國際汽車賽道的建造項目正有條不紊的往前推進著。
在此期間,李明哲以及周景明等人,也多次到施工現場進行視察。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九月份,經過近四個月的施工,申城國際賽車場的賽道主體,已經是全部建設完畢了,就連看臺區也完成了建造工作,只剩下賽車場的娛樂區還沒有進入到建設階段,但是作為一個專業賽道來說,其主要功能已經是完全具備了,按照安東尼奧的建議,新建好的賽道,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才能夠正式投入使用。
這樣一來,國內第一條專業的汽車賽道,也就在申城正式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