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天明汽車公司、寶馬汽車公司以及勞斯萊斯航空發動機公司這三家分別來自中國、德國以及英國的企業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聲明中表示,從即日起,天明汽車公司恢復對寶馬公司的ESP系統以及缸內直噴技術的供應,寶馬公司也同樣恢復對勞斯萊斯汽車公司的發動機等相關零部件的供應。
除此之外,天明汽車公司將花費五千萬美元,從勞斯萊斯航空發動機公司手中,買下“勞斯萊斯”這個商標的永久使用權。
這份聯合聲明一經發出,再次是引起了整個國際汽車工業的矚目,因為這一份聯合聲明的發表,算是給這場曠日持久的跨國并購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這場勞斯萊斯汽車公司的收購,最終以天明汽車公司的勝利而告終。
“新時代的起航:天明汽車公司正式入主勞斯萊斯汽車公司”!
在這份聯合聲明發表之后沒多久,美國的《華盛頓郵報》就用這樣醒目的標題,對勞斯萊斯收購一事,進行了一次完整的總結。
“從今年七月初開始,勞斯萊斯公司的收購一事,就成了國際汽車工業上最引人矚目的一件事……從天明公司的第一次報價,到寶馬公司的競爭,再到天明公司提高報價,隨后又是寶馬公司退出競爭……雙方你來我往,攻中帶守,這一場足以載入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足以寫入每一本商業分析教材的跨國并購,最終以天明汽車公司的勝利而宣布告終……”
“透過這件事,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汽車界的新王正在慢慢誕生,如果仔細分析當前國際汽車工業格局的話,我們就會發現,由天明汽車公司形成的技術壟斷,已經籠罩著整個歐美汽車市場了,歐美汽車制造商,已經逐漸依賴于天明公司的各種技術,可以想象的是,未來的天明汽車公司,必定是整個汽車界當之無愧的王!”
事實上,《華盛頓郵報》的這篇報道,是以一種很主觀的態度在對這件事進行分析總結,這與當前歐美國家流行的“*****”其實是如出一轍,旨在引起公眾對于天明公司崛起的恐慌,這是歐美許多媒體一貫的做法了。
但是,不管這種言論是否會在歐美盛行,天明公司已經是以一種傲人的姿態,橫空出世,像極了現在日益強大的中國。
而另一邊,德國的《明鏡周刊》則是以“寶馬公司為什么會失敗?”作為標題,從寶馬公司的角度,對這件事進行了一番總結。
“舉世矚目的勞斯萊斯公司收購一事,最終以寶馬汽車公司的黯然落敗而告終,在此之前,誰也沒有想到,一個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世界十大汽車制造商,竟然會在這件事上,輸給了一個剛剛成立沒有十年的天明汽車公司,所以我們不禁想問,寶馬公司為什么會失敗?”
“……綜上分析,寶馬公司的失敗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系列因素累積起來的必然結果,寶馬公司最大的錯誤,就是低估了天明汽車公司的實力,準確的說,是低估了天明汽車公司的軟實力!從硬實力上來說,不論是規模,還是資本數量,天明公司都不足以對寶馬公司構成任何的威脅,但是寶馬公司卻是忽視了天明公司強大的軟實力……”
“可以預見的是,誒來的天明汽車公司,將會通過軟實力的增強,進一步提高自己在國際汽車工業上的話語權,這對于寶馬公司來說,也是敲響了一個警鐘……”
而一直在關注這件事的大眾公司總裁皮耶希,在看到這份聲明之后,也是忍不住嘆了口氣。
“為了能夠收購勞斯萊斯公司,托利索把自己的職業生涯都搭進去了,卻最終還是沒能斗得過這個周景明,不得不承認,或許我們的時代真的已經要完結了,未來的國際汽車工業,必定是周景明額時代了!”坐在辦公桌前的皮耶希,手中拿著剛剛印刷出來的報紙,感慨萬分的自言自語道。
而這一件事也是讓皮耶希意識到,是時候加強跟天明汽車公司的合作了,否則的話,一旦天明公司用同樣的方法制裁大眾公司,皮耶希的日子,也絕對不會比托利索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