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人家承認錯誤的態度很誠懇,并且愿意改正,這還能說什么,總得給人一個機會。
“所以,你們接下來會怎么做?”亞瑟不聽托尼·皮奧拉怎么說,關鍵是看意大利人怎么做。
“我僅代表我個人,不能代表現在的意大利政府,不過我知道,并不是所有意大利人都想和那個該死的記者一樣將意大利拖入深淵,我們應該一起在夕陽下的沙灘上踢一場沙灘足球,而不是拿起武器在戰場上你死我活。”托尼·皮奧拉狡猾狡猾的,這都是智慧。
法國投降的時候,戴高樂主動投靠南部非洲組建自由法國,為法國的未來保留一線生機。
意大利人也一樣,大家都懂得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兩頭下注才最符合國家利益,見風使舵只是聽上去不好聽,利益才是實實在在的。
“您該知道,意大利海軍對塞浦路斯分艦隊,和地中海艦隊并非沒有一拼之力,不過我們始終沒有那樣做,我們對于北非的作戰也并沒有全力以赴,否則英國人不可能堅持到現在。”托尼·皮奧拉表情終于嚴肅起來,他說的部分是事實。
意大利在北非確實沒有全力以赴。
出兵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時候,意大利可是一共派出了50萬人。
意大利在北非只有20萬人多一點。
從這個角度上說,意大利確實是留了手。
不過這也不是事實。
意大利出兵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時候,世界大戰還沒有爆發呢,意大利人可以全力以赴。
意大利的戰爭潛力跟俄羅斯沒法比,在阿比西尼亞帝國的50萬人都已經被殲滅,意大利沒能力再次征招50萬士兵。
北非戰役進行的同時,意大利還派出9個師奔赴俄羅斯戰場。
意大利海軍縮在港口里不出來,也不是因為不想打,而是因為沒油,想想地中海艦隊的“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勇士”號是怎么沉的。
所以麥克·托蘭就哈哈大笑。
“不要說得那么好聽,你們沒有全力以赴,我們也沒有用上所有的攻擊方式,你們的戰列艦只要敢出海,就要做好被擊沉的準備,不服你們可以試試!”
這話說得太有攻擊性了,亞瑟微笑不語,托尼·皮奧拉卻不尷尬。
“尊敬的塞浦路斯勛爵,我沒有絲毫不敬之意,為了全世界的和平,我們可以做到更多。”托尼·皮奧拉不打理麥克·托蘭,看看人家這境界,動不動就世界和平,哪根麥克·托蘭一樣,眼光就局限在地中海這個大澡盆里。
“是的,南部非洲和意大利從來不是敵人,上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們也曾并肩作戰。”如果意大利愿意加入盟軍,亞瑟肯定是歡迎的。
意大利人如果跟德國人一路走到黑,那么盟軍遲早要在意大利本土發起登陸作戰。
意大利軍隊在意大利本土的作戰意志,跟克里特島肯定不一樣。
克里特島是希臘的,意大利人在克里特島是客軍作戰,戰斗意志薄弱很正常。
如果戰火蔓延到意大利本土,情況就截然不同,到時候無數意大利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會主動拿起武器和盟軍作戰,就算盟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又會付出多少代價?
意大利和德國、日本雖然同為軸心國,畢竟還是不太一樣,南部非洲人可以原諒意大利人,但絕對不會原諒日本人。
至于原諒德國人,那是英國人和法國人的事,如果英國和法國愿意原諒德國,那南部非洲也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