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時內閣,愛德禮是溫斯頓最堅定地支持者,戰時內閣人員更換頻繁,只有溫斯頓和愛德禮自始至終沒有離開。
不過在對俄羅斯的態度上,愛德禮和溫斯頓存在一定分歧。
溫斯頓是堅定地反俄主義者,為了讓德國和俄羅斯兩敗俱傷,溫斯頓嚴格控制對俄羅斯的援助力度,這引發愛德禮的不滿。
愛德禮希望戰爭能以最快速度結束,然后英國政府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恢復經濟上,為英國民眾提供更好地生活,這也是英國工黨的核心主張。
和麥克唐納不一樣,愛德禮不是只喊口號,他是真的想為英國民眾謀福利。
另一個時空的《每日郵報》曾經進行過一次評選,愛德禮以無可爭議的優勢被認為是英國二戰之后最偉大的首相。
由于時間限制在二戰后,溫斯頓僅名列第六位。
“民眾的意見不一定是正確的,我們的社會始終是在精英階層的領導下前進。”溫斯頓不想公開,他也是英國貴族階層成員。
“哈,我們的首相閣下居然是這么認為的,你敢走出威斯敏斯特宮,對那些支持你的選民們這樣說嗎?”葛偉林哈哈大笑,諷刺溫斯頓表里不一。
“我不敢,但是你敢在上院堅持你的言論嗎?”溫斯頓不得不應戰,英國上院是由貴族主導的。
這時候溫斯頓的秘書急匆匆來到溫斯頓旁邊,將一份電報遞給溫斯頓。
溫斯頓接過電報之后眉頭緊皺,就在剛剛,格蘭特醫生的夫人遭到不明身份人士的襲擊。
二戰剛爆發不久,英國就開始實行配給制,對包括食品在內的生活物資進行限量供應。
一個小時前,格蘭特醫生的夫人在領取食品券時,遭到一名黑衣男子的無恥襲擊,格蘭特夫人因傷住院,南部非洲駐曼徹斯特領事,第一時間到醫院看望格蘭特夫人。
溫斯頓把電報放在手邊,不動聲色。
和國會議員們一樣,英國普通民眾對于南部非洲的態度同樣兩極分化。
不要對普通人抱有太大幻想。
國會議員們至少都接受過相對出色的教育,哪怕是工黨議員,也不是真正的工人出身,只是根據利益不同才分為不同的陣營。
英國普通人接受教育的機會并不多,對于教育的重視也不夠,工廠里還有大量童工的年代,不能指望英國民眾對于現狀都能有清晰的認知。
這還是在南部非洲不斷進行文化輸出,報紙媒體拼命洗腦的情況下,依然有很多英國人對南部非洲懷有殖民心態。
尤其是看到電影里光鮮亮麗的南部非洲人,再看看食品都需要配給的英國,很多人心態徹底失衡。
“派人去醫院,保護好格蘭特夫人——”溫斯頓低聲吩咐秘書。
秘書領命而去。
溫斯頓和秘書之間的交流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諸位,我想提醒你們,如果在這件事上繼續糾纏,那么肯定會影響到我們和南部非洲之間的關系,如果南部非洲中斷了對聯合王國的援助,想想到時候情況會有多么悲慘吧——”英國國會里不乏南部非洲支持者,很多英國國會議員背后都有南部非洲資本的資助。
“這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就連國會議員都從感情上傾向于南部非洲,那么格蘭特醫生的行為就可以解釋了。”馬上就有人揭露真相。
“如果因為這點事,就影響南部非洲和聯合王國之間的合作,那么我們的關系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還有人煽風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