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南部非洲的科研機構,才會明確將某項技術作為研發對象,并且堅定不移的向前推進。
比如噴氣式飛機。
十年前人們根本沒有噴氣式飛機這個概念。
五年前噴氣式飛機還停留在想象中,除了南部非洲,沒人付諸實踐。
畢竟誰都不確定噴氣式飛機的前景。
就像航空母艦剛出現時,除了某人,誰都沒想到航母能取代戰列艦,成為未來海戰的主宰。
所以只有南部非洲聯邦政府才會為一項不確定的技術投入巨資,而且是每年都投入,即便沒有任何進展。
想想尼古拉研究所的無人操縱遠程遙控垂直起降戰斗機,全世界估計也就羅克會為這個項目每年投入數以千萬級的蘭特。
這個項目現在還沒有成功,不過通過這個項目,羅克早就收回了投入,而且從中受益巨大。
“部長先生,噴氣式戰斗機目前對于俄羅斯來說并不現實,并不符合俄羅斯的實際情況,你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最容易生產,部隊也更熟悉的螺旋槳飛機上,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數量優勢。”羅克很了解俄羅斯人,或者說很了解大胡子。
大胡子的策略就是多多益善,部隊你比多,坦克比你多,飛機也比你多,用海量的數量優勢將敵人徹底淹沒。
伏爾加格勒戰役中,德國人已經在戰場上使用了五號坦克。
五號坦克的綜合性能能和南部非洲“豹”式抗衡,超過俄羅斯的t34.
但那又怎樣。
德國傾國之力,一個月只能生產200輛五號,俄羅斯一個月可以生產2000輛t34,就算五號在戰場上可以一個打三個,總不能一個打十個。
飛機也是一樣。
bf109g再先進,產量終究有限,俄羅斯最大的優勢在于工業規模和資源優勢,德國人這方面拍馬都趕不上。
所以羅克才建議莫洛托夫不要好高騖遠,噴氣式飛機太先進,還是螺旋槳飛機比較現實。
至于俄羅斯人是怎么知道南部非洲有噴氣式飛機的?
羅克不想糾結這件事,噴氣式飛機現在已經不是秘密,不僅南部非洲和德國,美國和英國也都在同時研究噴氣式飛機。
別忘了南部非洲可是有很多俄羅斯裔的。
并不是說南部非洲的俄羅斯裔,就一定會泄露關于噴氣式飛機的技術,想泄露也得能接觸到才行。
問題在于噴氣式飛機要實驗,總不能都在實驗室里,得真的飛上天,才知道理論上可以實現的技術,應用到實際中到底能不能行得通。
十幾米長的飛機,天天在空中轟隆轟隆來回飛,完全保密根本就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