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法國也是盟國的一部分,但是法屬印度支那的利益卻沒有得到更好地保護,你作為自由法國的總統,是否要為那些在戰爭中死去的法國人負責”頭鐵的人還是有,周圍的工作人員摩拳擦掌。
“該負責的是日本人,是德國人,是意大利人,是那些挑起戰爭的野心家,為正義作戰的勇士不該被指責”戴高樂緊跟羅克步伐,不接受任何挑撥。
“勛爵,待會兒有沒有時間,我們一起吃個飯,順便聊一聊亞洲的問題”羅斯福直接約飯,這個面子一定得給。
讓羅克意外的是,羅斯福并沒有邀請溫斯頓。
這也正常,大家時間都很緊張,吃飯的時間也要充分利用起來,溫斯頓堂堂大英帝國首相,也沒有那么多時間天天陪吃飯。
戴高樂只回答了兩個問題,發布會就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中結束。
散會后羅克主動推起羅斯福的輪椅,這又謀殺了不少記者的底片。
羅斯福還是很重視羅克的,為了照顧羅克的喜好,特意請了華人廚師。
羅克無所謂,吃什么不重要,關鍵是聊什么。
“我們有必要在亞洲推行更徹底的門戶開放政策,利益均沾,機會均等,這樣才更符合美國和南部非洲的利益,畢竟我們都需要更廣闊的市場。”羅斯福重提門戶開放政策,核心訴求還是要打破老牌殖民國家對于殖民地的經濟壟斷。
這是個所有后發國家都要面對的老問題。
美國從上世紀末提出“門戶開放政策”,暫時緩解了當時世界列強在殖民地上的矛盾。
一戰結束后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點”,本質上是門戶開放政策的延續。
“十四點”遭到英國和法國的反對,最終沒能成功。
現在羅斯福再次重提“門戶開放”,只需要說服羅克就夠了。
“確實,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羅克同意羅斯福的提議,不過并不樂觀,只要英國還活著,門戶開放很難真正推行。
羅斯福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第二天的會議上,羅斯福就公開提出這個問題,向溫斯頓和戴高樂施壓。
“我們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還是贏得戰爭。”戴高樂沒有明確反對,反正法國的海外領土就剩下這么點,只要英國同意,法國沒什么是不可失去的。
“總統先生,不可能”溫斯頓態度明確,在這個問題上羅克的面子也不給“門戶開放政策只適用于新興市場,不適用于主權明確的國家和地區,這一點無可爭議。”
全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已經跟日本打了整整十年,現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美國人已經迫不及待開始瓜分勝利果實了。
英國當初把南部非洲從英聯邦逐出,目的就是維護英國在英聯邦內的主導地位。
這個決定并不成功,南部非洲脫離英聯邦之后,依然通過無數套殼公司挖英國人的墻角。
這已經夠讓英國人難受了,如果再加上美國人,那么英國的殖民地和自治領將徹底失控。
用英聯邦解體來形容也不過分。
溫斯頓說話的時候,眼睛是看著羅克的。
有些東西不是你不想就可以拒絕,時代滾滾巨輪無法阻擋,溫斯頓就算再強硬,也只能盡力拖延這個過程,要保護英國利益,關鍵還是得英國人自強。
如果能有羅克的支持,那么溫斯頓的籌碼就會更多一些。
“等戰爭結束后,世界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到時候我們每個國家都有機會。”羅克心懷叵測,溫斯頓和羅斯福同時提高警惕。
你丫的想干嘛
聽這意思不單純是亞洲,全世界都包括在內,那美洲還是美國的美洲嗎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會不會提出更過分的要求
印度呢
戴高樂笑而不語。
我剛才說什么來著
“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么就會影響到我們擊敗軸心國的決心。”羅斯福達不到目的就想撂挑子。
這下羅克也笑而不語。
是誰哭著喊著要在西西里島登陸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