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辦法把胖光頭弄到手之前,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要處理。
意大利新政府成立后,巴多格里奧元帥積極和盟軍聯系,希望能和盟軍交換戰俘。
盟軍這邊的意大利戰俘則有大約50萬人,其中18萬人是在阿比西尼亞帝國投降的,在所有50萬俘虜中,超過45萬人是由南部非洲負責管理。
意大利那邊大約有十萬盟軍戰俘,其中英軍戰俘為74萬。
這就尷尬了。
為了讓英軍戰俘能夠回家,亞歷山大肯定是同意的。
不過因為絕大多數意大利戰俘都處于南部非洲管理中,這個問題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巴頓,于是亞歷山大就主動找巴頓,希望巴頓能同意意大利人的要求。
“你不是一直抱怨養著那些意大利俘虜是浪費糧食嘛,現在解脫的機會來了,意大利人請求交換戰俘,這對于我們都是好事。”亞歷山大認為巴頓沒理由不同意。
“你是想讓那50萬人回到意大利,加入到意大利軍中,繼續和我們作戰嗎”巴頓肯定不同意,現在戰爭還沒有結束呢,為時尚早。
關鍵利益也不允許。
如果是英國人管理那些意大利戰俘,那搞不好真的只浪費糧食,不產生利益。
南部非洲不浪費。
意大利戰俘在戰俘營是要接受勞動改造的,不勞動者不得食,哪怕將軍王公貴族,也得配合南部非洲相關機構的宣傳,盡可能利益最大化。
戰俘都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難得的勞動力,關鍵還不要薪水,隨便給點甜頭就賣力的不得了,巴頓才不舍得把戰俘放回去呢。
“意大利人承諾,即便那些俘虜回到意大利,也不會回到軍隊中,這是我們爭取意大利加入盟軍陣營的一個好機會。”亞歷山大賣力游說,對英國人來說交換戰俘好處多多。
北非戰役整整打了小三年,經濟破壞嚴重,城市遍地廢墟,到處都需要重建。
這時候就看出擁有大量勞動力的好處了,南部非洲不僅在控制區內大量使用戰俘重建城市,而且將俘虜派往塞浦路斯、伊麗莎白港、馬耳他,甚至南部非洲本土。
其他地方也就算了,南部非洲在馬耳他大興土木,這讓英國政府如芒在背。
馬耳他位置非常重要,位于地中海中心位置,通過驅逐艦換島嶼計劃,南部非洲獲得了99年租賃權,而且到期后還擁有優先續約權,英國政府不能反悔的那種。
現在才1943年,距離租賃合同到期至少還有97年,這幾乎等同于英國政府將馬耳他割讓給南部非洲,只要南部非洲一直租下去,英國政府就沒有拒絕的理由。
北非戰役結束后,南部非洲開始在馬耳他大興土木,將至少十萬戰俘送上馬耳他,英美聯軍發動西西里島戰役的時候,南部非洲監工正指揮意大利戰俘和德國戰俘在馬耳他修建港口、城市、公路、連跨海大橋都在遠期規劃中。
總所周知,投資基礎建設,主要成本支出是人力資源。
現在有幾十萬戰俘供南部非洲隨時調用,成本支出大副下降,關鍵南部非洲人還很擅長做思想工作,那些對其他盟軍拒不合作的俘虜,在南部非洲的管理下堪稱優秀員工,這就讓英國人很難受。
其實也很好理解。
等戰爭結束后,不僅北非,整個歐洲都需要重建。
很多俘虜都很年輕,沒有一技之長,他們戰后肯定會退伍,失去本來就微薄的收入來源,到時候他們除了打仗什么都不會,別說養家糊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
和軍人相比,建筑工人是個不錯的職業,不需要太高深的學歷,也不需要長時間培訓,如果能在戰俘營學會操作工程機械,或者是學會某種技術活,那更等同于預定了一份收入豐厚的工作。
所以南部非洲管理的戰俘,工作積極也就可以理解了。
對于英國人來說,南部非洲財團在地中海范圍內加大投資,肯定會影響到英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度。
現在戰爭還沒有結束呢,南部非洲已經開始拉攏人心。
這種情況如果不盡快改變,那等戰爭結束后,搞不好整個地中海都會成為南部非洲的勢力范圍,這是英國政府無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