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和俄羅斯在高加索的空戰規模越來越大,終于引發了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對攻戰庫爾斯克會戰。
伏爾加格勒戰役后,俄羅斯軍隊乘勝進攻,收復大量失地,德軍在曼施坦因的指揮下準備反擊,雙方都在蓄力。
曼施坦因老謀深算,他主動放棄了一些不易防守的戰略要地,誘使俄羅斯軍隊深入作戰,俄羅斯軍隊的戰線越拉越長,德軍則在后退過程中完成兵力集結。
五月中旬,曼施坦因指揮剛組建的南方集團軍群,向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之間的俄羅斯西南方面軍發起反擊。
西南方面軍遭重創,第5集團軍全軍覆沒。
德軍開始向哈爾科夫進攻,俄羅斯被迫放棄剛剛收復不久的哈爾科夫,后撤至庫爾斯克南面的奧博揚地區。
為防止戰線徹底崩潰,大胡子把第1坦克集團軍從圣彼得堡南調,此外第21和第64集團軍也被從伏爾加格勒調至這個方向,到6月中,戰線趨于穩定。
曼施坦因的這次反擊,制造了一個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北部,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控制了奧廖爾一帶。
在突出部的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控制了彼爾哥羅德地區,其正面是俄羅斯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
以這個突出部為中心,一次大規模戰役正在醞釀中,曼施坦因和朱可夫都在拼命調集兵力,雙方集結了近300萬兵力,上萬門火炮,數千輛坦克和飛機。
此時的曼施坦因和朱可夫都沒有意識到,這場接下來爆發的戰役,對于這場范圍波及全球的戰爭的意義。
羅克知道。
盡管習慣上人們將伏爾加格勒戰役,作為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實際上德軍正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之后,才徹底失去戰爭的主動權。
卡薩布蘭卡會議中,盟軍承諾會給俄羅斯更多的援助,此后英軍和美軍發起西西里島登陸作戰,對俄羅斯的支援一度中斷。
南部非洲的援助則是在卡薩布蘭卡會議后快速增加,來自南部非洲的各種物資,通過小亞細亞半島和北極航線,源源不斷抵達俄羅斯,塞浦路斯分艦隊的軍艦也開入黑海,配合俄羅斯軍隊在亞速海附近的進攻,6月5號,來自尼亞薩蘭的飛行員王朗,駕駛著獵豹戰斗機,在庫班河上空擊落了埃里希哈特曼駕駛的bf109,埃里希哈特曼本人僥幸逃生。
這并不是埃里希哈特曼第一次被擊落,這也是個運氣逆天的家伙。
自從參戰后,埃里希哈特曼的座機已經被擊落了五次,埃里希哈特曼每一次都能幸運的活下來。
一次兩次是幸運,連續五次就不能用幸運來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