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爆發前,羅伯特葛達德團隊的火箭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羅克要求將火箭發動機和飛機機身結合到一起,研發一種劃時代的噴氣機。
在那之前,所有飛機都是螺旋槳式飛機。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螺旋槳式飛機性能已經基本達到極限,南部非洲軍方之前裝備的的“獵豹”戰斗機,性能就幾乎達到了螺旋槳飛機的極限,向獲得重大突破,只能另辟蹊徑。
早在兩年前,南部非洲的噴氣式原型機就已經順利升空。
之后羅克就很少聽到有關噴氣機的信息,只知道每年的研究經費都在增加,國防部從尼亞薩蘭航空,和羅德西亞航空抽調精兵強將,搭配特斯拉研究所的電氣工程師,以及葛達德團隊的火箭專家,成立了專門的研究部門。
“我昨天剛去了一趟研究所,情況有點復雜。”蓋文對技術研究也很關心。
通過蓋文的介紹,羅克才知道,南部非洲的噴氣式飛機,一直處于一個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尷尬狀態。
關鍵還是南部非洲的工程師們太追求完美了。
如果按照南部非洲國防部的標準,南部非洲的噴氣式飛機,早就已經達到可以列裝的程度。
原型機剛剛成功試飛不久,研究部門就順利將二十毫米機炮安裝到噴氣式飛機上,此時噴氣式飛機就已經達到了列裝的標準。
某天一位來自尼亞薩蘭的工程師突發奇想,如果將直升飛機的火箭發射巢安裝到噴氣式飛機上,那么噴氣式飛機的威力會不會更大
這個想法上報到國防部,于是國防部對噴氣式飛機的標準進行了第一次修改。
火箭發射巢是相對成熟的技術,安裝到噴氣式飛機上,從技術角度上說并不復雜,大概兩個星期后,研究所的工程師們順利完成了這個任務。
這時候特斯拉實驗室在雷達搜索方面取得突破,那位尼亞薩蘭航空的工程師再次迸發出思想火花為什么不把最新式的雷達,安裝到我們的噴氣式飛機上呢
其他工程師們還沒有來得及反對,這個想法就再次得到國防部的支持。
和火箭發射巢相比,要把最新式的雷達安裝到噴氣式飛機上,難度成倍增加,因為雷達的體積太大,很難安裝到體積嬌小的戰斗機上。
這一次研究所的工程師們用了整整9個月,才完成了這個任務。
效果當然也是很好的。
沒有雷達的時候,戰斗機飛行員只能通過目視尋找目標,效率低且受限大,在夜間,或者云層密布,視線條件不好的情況下,無法達到先發制人的目的。
安裝了雷達之后,夜幕和云層不再成為敵人的保護傘,噴氣式飛機飛行員在數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之外
好吧,現在雷達還沒有先進到這種程度。
不過帶來的視距外優勢,已經足夠噴氣式戰斗機飛行員搶占有利位置。
首先發現敵人,加上性能和攻擊力的優勢,噴氣式飛機具備的優勢已經是壓倒性的。
工程師們還沒有來得及慶祝,還是那位尼亞薩蘭航空的工程師,又提出了一個新概念。
既然我們的噴氣式飛機已經能從視距外搜索敵人,那么為什么不能在視距外完成攻擊呢
什么意思
很多工程師在聽到這個概念是時都一頭霧水。
視距外發現敵人,依靠雷達可以完成。
視距外實施攻擊要怎么做
把攝像機安裝到火箭上嗎
精確制導炸彈研究所我可以
把攝像機安裝到火箭上,確實可以達到視距外攻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