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名不虛傳,雖然德軍不是裝甲兵,西班牙軍隊依然無法突破德軍陣地,這讓隨后抵達的南部非洲第122師師長杜勒斯很生氣。
和諾曼底方向一樣,盟軍同樣擁有西法邊境的制空權,空軍偵查表明,防守的德軍部隊只有一個步兵師,進攻的西班牙軍隊則是兩個各裝備一個裝甲團的混成師,這都無法攻破德軍防線,簡直對不起保護傘公司教官的辛勤付出。
“德國人的陣地很堅固,河道是天然的反坦克戰壕,過了河之后還有雷區,我們也嘗試迂回,可是找不到合適的渡河點。”西班牙國防軍的達尼桑切斯中將坦然,西班牙國防軍能做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不能要求太高。
最起碼西班牙國防軍已經擊敗了法國人,這對于西班牙來說,意義遠大于戰果。
“給空軍發電報,我們需要一個轟炸機大隊,集中火炮對德軍陣地進行火力打擊,派出工兵在河道上架設浮橋,裝甲部隊做好渡河準備,聯系海軍陸戰隊,我們可能需要水陸兩棲坦克。”杜勒斯一連串命令,達尼桑切斯一身輕松。
這還真不能怪西班牙人。
達尼桑切斯手下沒有工兵部隊,也沒權利協調空軍配合,更沒渠道聯系海軍陸戰隊,西班牙軍隊雖然裝備了和南部非洲軍隊同樣數量的火炮,炮手的能力卻有明顯差距,這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彌補的。
自從無敵艦隊之后,西班牙軍隊的水平就長期落后于主流國家,不管是建軍思路還是裝備水平都差距巨大,西班牙內戰早期,戰場上甚至出現了火繩槍,這玩意兒都是老古董,更應該待在博物館里。
這也正常,英軍部隊裝備的李恩菲爾德也已經服役超過40年了,依然是制式武器。
隨著南部非洲軍隊的參戰,在桑切斯看來固若金湯的德軍防線頓時漏洞百出。
德國人已經做的很不錯了,依靠有利地形構建防御工事,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作戰,可是武器裝備水平的差距不是勇氣可以彌補的,當聯軍這邊的重炮超過100門之后,德軍防線開始崩潰。
南部非洲這邊,只有口徑超過120毫米的火炮才算是重炮。
曾經德國炮兵也是很強大的,可惜最精銳的那部分,以及最優秀的火炮都在俄羅斯戰場,西班牙這邊的二線部隊,普遍只裝備了迫擊炮,就算德國炮兵可以計算出聯軍炮兵的陣地,也因為射程上的差距,沒能力對聯軍炮兵進行火力反制。
總之就是只能挨打不能還手。
這就很讓人崩潰了。
聯軍炮兵躲在德國炮兵的射程之外,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一發炮彈校正不到位就十發,上百門重炮集中打擊的時候,德軍陣地頓時出現了一個寬達近一公里的巨大缺口。
重炮威力巨大,就算再堅固的堡壘,也經不住重炮的連續攻擊,這一點比利時人有深刻體會,當年列日要塞就是被德國人這樣活活炸開的。
南部非洲的方式比當時的德國人更殘暴,一
戰時期轟炸機的載彈量和精確度遠不如現在,當時的轟炸機跟現在的相比就是小學生,炮兵遠距離攻擊還需要火力校正呢,轟炸機就是直接飛過來,然后把炸彈精準的扔到德軍堡壘上。
打完收工。
輕松的要命。
因為德國人缺乏防空能力,法國境內只有一些重點城市才有專業的防空部隊。
這可以算是降維打擊了,以至于德國人都沒有能力攻擊正在架設浮橋的工兵部隊。
工兵部隊架設浮橋的手法跟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一樣,提前制成的預制標準件連接到一起就迅速完成,雖然重型坦克無法通過,輕型坦克和裝甲車還是沒問題的。
對付輕裝步兵,輕型坦克和裝甲車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