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部非洲遠征軍中的非洲裔士兵一樣,自由法軍里的非洲士兵也聽話得很。
自由法軍的軍服是沙色的,夜晚看上去還是有點顯眼。
為了增加隱蔽性,亨利甚至命令非洲士兵將軍服脫掉,這個命令同樣堅決執行。
也沒有什么好抵觸的,兩邊都是男人,你有的我都有,不怕看。
“掩護,火力掩護”隨著王英的一聲令下,負責掩護的迫擊炮打出開戰以來效率最高的兩分鐘。
340毫米巨炮,兩分鐘都不夠開一炮的。
迫擊炮急速射的話,10秒鐘可以打五發。
榴彈發射器更勐,理論射速一分鐘可以打300發,實戰中差不多一分鐘六十發,再快榴彈跟不上。
南部非洲海軍陸戰隊沒有重炮,迫擊炮的比例跟野戰部隊差不多,下放到連一級,為攻擊部隊掩護的迫擊炮數量超過100門,打光了的彈箱堆得跟小山一樣,德軍火力徹底被壓制。
炮臺當初設計的時候,只考慮到海上進攻的可能,炮口全部都對準海面,根本沒有考慮到腹背受敵的情況。
德國人能堅持到現在,完全是憑借險要地形以及堅固工事,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王英的戰術確實很有效,自由法軍士兵一直前進到距離德軍陣地只有大約百米的地方才停下來。
最先扔出去的不是手榴彈,而是煙霧彈。
本來就是夜間,煙霧彈再扔出去,真的就伸手不見五指,這種環境下小黑們真的是如魚得水,因為身上沒有衣服,還滑不熘秋
德國人就徹底崩潰,為了抵御毒氣彈,防毒面具是小黑們身上唯一的裝備。
當頭戴防毒面具,身無寸縷的小黑們從濃霧里沖出來,挺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嚎叫著沖入德軍陣地,很多德軍士兵的心態馬上就崩潰了。
二線部隊,真沒有動不動就拼刺刀,一個換一個的勇氣。
一戰以來的所有白刃戰表明,拼刺刀的交換比差不多還真就是一比一。
刺刀面前人人平等。
隨著炮臺的占領,麥克托蘭終于可以理直氣壯發電報給阿爾及爾,土倫收復的消息,也馬上隨著電波傳遍全世界。
還在倫敦的蓋文和戴高樂也第一時間知道消息。
戴高樂很高興,第一時間就想回北非,他在離開巴黎的時候就發誓,一定會再打回巴黎。
“冷靜點安德烈,坐明天上午的飛機再回去,不要冒險。”蓋文堅決不同意,就在前天,擔任盟國遠征軍司令,指揮戰術空軍掩護諾曼底登陸行動的英國空軍上將威廉肖爾托道格拉斯,在乘坐飛機前往諾曼底視察的時候飛機失事,道格拉斯陣亡。
這是盟軍自開戰以來,在戰場上陣亡的級別最高的指揮官。
現在事故原因還沒有真正查明,如果戴高樂乘坐的飛機也失事,那樂子也就大了,不相信陰謀論都不行。
戴高樂來英國的時候,乘坐的是南部非洲軍機。
猜猜是為什么
猜就是英吉利海峽風浪太大。
“不用擔心我,英國人如果想干掉我,就不會讓我離開倫敦。”戴高樂不擔心,他也不是置生死與度外,只是單純看不起英國人。
“無論如何,明天再走。”楊史沫資也不讓走。
那就再等等。
稍晚些時候,諾曼底登陸部隊的戰報過來,戴高樂現在再看就性情輕松。
不知道為什么,還有點愉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