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裝甲師平均每天推進的速度只有十公里,這點距離對于坦克手們來說就是一腳油門的事。
距離巴黎越近,趕來支援的游擊隊越多,戴高樂已經新編了六個師,來者不拒。
法國也曾經是天下第一陸軍,對于陸軍的重視程度不亞于南部非洲,一戰結束后,法國為了鞏固國防,大量吸收北非仆從軍。
現在戴高樂終于醒悟,殖民地仆從軍對于法蘭西來說,并沒有太多忠誠可言,打打順風仗還可以,真要面對法國戰役那種級別的生死戰,殖民地仆從軍的士氣很快就會崩潰,要保護法國,還是得依靠真正的法國人。
在北非的時候,戴高樂對于法國人的參軍熱情深表憂慮。
現在這個擔心不存在了,法國國內有超過30萬反抗軍,把這些人組織起來,足夠成立一支強大的陸軍。
“就算難度大也沒關系,虎王的產量有限,而且優先配備俄羅斯戰場,對于德國人來說,俄羅斯人才是更致命的威脅。”巴鑫磊也輕松,連自由法軍都能頂住德軍最強裝甲師的進攻,南部非洲軍隊更沒問題。
俄羅斯在戰爭中損失了超過2000萬人,這個血海深仇沒得解,只能用鮮血來洗刷。
所以俄羅斯戰場偶爾傳出一些個負面新聞,盟國這邊還是很克制的,基本上不報道,重點都放在德軍是如何虐待俄羅斯戰俘的。
既然德軍可以在俄羅斯境內橫行無忌,那么俄羅斯攻入德國之后,以其人之道還治以其人之身也就順理成章,俄羅斯人可沒有寬恕對手這一說,有仇當場就報了,不過夜。
所以克魯格就算再焦慮也沒用,德國只能將更多資源傾斜到俄羅斯方向,法國這邊也是早晚的事,被盟軍攻入德國,總好過俄羅斯攻入德國。
盟軍這邊攻入德國,對德國人不會下死手,最多也就搶點東西,多少會給德國人留條活路。
俄羅斯攻入德國,多半怎么殘酷怎么來,為了對抗德國人,俄羅斯連自己的城市都能下死手轟平,對德國城市難道會網開一面
“所以和平收復巴黎的希望還是很大的”丁賓心情有點矛盾。
作為軍人,丁賓肯定希望以一場酣暢淋漓的血戰收復巴黎,電影劇本都是這么寫的。
可作為人,丁賓還是希望德國人能理智一點。
德國現在已經徹底得罪了俄羅斯,如果再得罪法國
搞不好德國在戰爭結束后會比日本更慘。
“隨便,咱們怎么都行”巴鑫磊不糾結,巴黎能和平收復固然好,真要打城市攻防戰的話,南部非洲軍隊也不怕。
關鍵實力在這兒擺著呢,德國人想怎么打都行,戴高樂心平氣和一點,把巴黎團團圍住,圍上半年幾個月,城內的德軍餓都餓死了,根本不用打。
戴高樂要是著急的話,那就跟德國人血拼,反正打頭陣的肯定是自由法軍,而且還是北非的自由法軍,南部非洲軍隊才不跟德國人拼刺刀呢。
你們打,我們幫你們加油助威。
在這一點上,法國和英國絕對是一致的。
英軍為什么在諾曼底表現那么拉胯諾曼底那邊盟軍也是有絕對制空權的。
關鍵不是德國人多能打,而是英軍派出參與“霸王”行動的部隊,大部分都是英聯邦部隊,真正的英軍也沒多少。
到目前為止,英國在諾曼底登陸的11個師,有四個是來自印度的印度師,兩個加拿大師,一個埃及師,真正的英軍只有三個師。
加一起算一算,是不是還少一個
最后這一個也不是英國人組成的,而是由流亡英國的波蘭人和法國人組成的,打著英軍旗號參與到“霸王”行動中。
這么多部隊,先不說訓練水平怎么樣,語言都好多種了,協調指揮都是大問題,就這英國人還把蒙哥馬利吹成是絕代名將,多半英國人對“名將”這個詞有誤解。
雖然英軍各種拖后腿,卡昂方向在南部非洲軍隊加入后,也總算有了真正的進展。tercss"c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