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bi,正在從打擊偷盜、搶劫等違法犯罪行為的聯邦警察,過渡為收集國外情報的間諜機構。
間諜這個詞,現在還沒有和007聯系到一起,第一部007要等到1962年才上映,現在提起間諜,只會讓人們想起叛徒、內奸、交際花等貶義詞匯。
胡佛正在努力扭轉人們對bi的印象,把bi跟聯邦警察區別開來,試圖把bi打造成和南部非洲布拉德類似的機構。
這個過程會很艱難,布拉德擁有南部非洲聯邦政府的全力支持,bi得到的支持力度遠不如布拉德。
bi試圖打入羅德斯莊園的同時,布拉德也在行動。
“美國人正在和德國人以及日本人秘密接觸,試圖用對某些人的安全庇護,換取他們想要的東西。”布拉德辦公室高級探員阿爾維斯,正在向阿爾文匯報他的新發現。
阿爾文作為羅克的團隊成員,隨羅克來到華盛頓。
蓋文則離開英國返回南部非洲。
布拉德辦公室現在還是由阿爾文負責,他很喜歡這種在隱蔽戰線和敵人交手的感覺。
“美國人想要什么”阿爾文絲毫不意外,美國人就是這么沒底線,為了利益可以把靈魂出售給魔鬼。
“比如日本人的生物技術”阿爾維斯舉的例子讓阿爾文怒火中燒。
嚴格說起來其實不是生物技術,日本人在生物方面沒有技術可言,美國人想要的,是日本人通過人體實驗得到的各種數據。
這些數據是哪來的不問可知,美國人在這方面也是劣跡斑斑,早在1932年,美國公共衛生部門就在亞拉巴馬州與塔斯基吉學院合作,以數百名黑人為實驗對象,秘密研究梅毒對人體的危害。
至于臭名昭著的德特里克堡,這個實驗所的研究項目和日本731部隊有密切關系,起數據來源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
遙想一戰后期肆虐全球的大流感也是由赴歐美軍帶到歐洲的,所以就算為了未來世界的安全,也要斬斷美國人的黑手。
“以及德國人的火箭技術。”阿爾維斯繼續列舉,肯定不止這兩個。
“德國研發火箭的那個人叫什么”阿爾文不問日本人,一群死人沒什么好關注的。
“馮布勞恩埃里希舒曼教授的學生,他領導研究了德國人的v2火箭,就是德國人用于襲擊倫敦的那種火箭”阿爾維斯欲言又止,臉上寫滿遺憾。
“怎么了”阿爾文追問。
“我們占領巴黎的時候,馮布勞恩還在巴黎,不過沒有任何人留意他,戴高樂將軍進入巴黎的第二天,馮布勞恩就消失了,現在已經回到德國。”阿爾維斯糾結萬分,即遺憾又高興。
遺憾的是沒將馮布勞恩留在巴黎,否則羅伯特葛達德應該很高興,他肯定愿意和他的德國同行聊一聊。
高興的是馮布勞恩安全回到德國,美國人也錯過了這個機會。
“我們得馬上行動起來,針對德國的科學家和科研機構制定一個計劃,就算我們得不到,也不能讓美國人和俄羅斯人得到。”阿爾文當機立斷,美國人已經行動起來了,南部非洲也不能落后。
稍晚些時候,阿爾文向羅克匯報。
“這個工作要抓緊,我會給巴頓和安琪發電報,讓他配合你的工作。”羅克更重視,他比阿爾文更明白科技的力量,也更懂得調動資源。
巴頓肯定是可以幫忙的,安琪就算了。
安琪的工作是將更多燃燒彈扔到日本。
美國人想要日本的生物數據,羅克也想,不過羅克絕對不會用庇護戰犯這種方式來交換,布拉德辦公室的特工,有的是辦法讓戰犯開口。
其實阿爾文已經是后知后覺,盟軍攻入法國之后,相關工作已經開始了。
1666年成立的法蘭西科學院,是法蘭西學院的一部分,世界聞名的學術機構。
法蘭西科學院院長讓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他的岳母是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1935年,弗雷德里克因為穩定的人工放射性的發現,獲得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1937年,弗雷德里克參與鏈式反應和核反應條件的研究,成功通過利用鈾和重水實現可控核裂變的核反應產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