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其實一點都不忙,他只是不想在英國人身上浪費時間。
英國人要重回太平洋,跟擔任戰區司令的安琪沒有任何關系,畢竟等戰爭結束后,連戰區都沒了。
麥克阿瑟倒是有興趣,他這個人是標準的美國人,什么事都想插一手,就算撈不到什么油水,八卦一下也是好的。
“所以,你不準備見見那個英國人嗎”麥克阿瑟希望獅城越混亂越好,就像現在的菲律賓一樣。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菲律賓現在就是個大雜燴。
在收復菲律賓之后,麥克阿瑟進行了長達數個月的報復行動,大約30萬日據期間跟日本人進行合作的菲律賓人,以及他們的家屬被紛紛被處決,或者是以商業方式被處理。
被處決了還好,畢竟一死百了,人死賬消。
以商業方式處理是最大程度榨取剩余價值,男人被賣到種植園當工人,女人被送到各種俱樂部工作,成為美國大兵們在戰斗期間的發泄工具。
別聽美國政府說得好聽,美國在戰爭期間的某些行為,比日本政府更惡心。
日本政府方式殘暴,給受害者留下各種證據,至少受害者日后有索賠的理由。
美國政府的方式更隱蔽,美軍俱樂部里的女人員,如果在戰后因此向美國政府索賠,那么根本連證據都沒有。
你情我愿的事,錢貨兩清,連雇傭合同都有。
偏偏菲律賓人還甘之若飴。
也不知道應該說美國人狡猾,還是菲律賓人太軟弱。
現在的菲律賓,名義上已經重回美利堅的懷抱,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華府有些人卻不這么想,他們甚至想借此機會甩掉菲律賓這個沉重的包袱,逃離這個泥潭。
凡事就怕較真。
戰爭爆發前美國為了維持在菲律賓的殖民統治,每年要承擔沉重財政負擔,從菲律賓的收益卻寥寥無幾。
戰爭爆發后,美軍在菲律賓損失慘重,巴丹死亡行軍的八萬戰俘,戰后十不存一,美軍為了趕走日本人支付了數十億美元,回頭算下賬,如果要重建菲律賓的話,還得繼續投入數十億美元,然后每年為了維持菲律賓的殖民統治還要支付大約6000萬美元左右。
有這百十億,以及每年6000萬,拿去干啥不好,何必為了一個宗主國身份,白白浪費在菲律賓。
看看英國是怎么對待南部非洲的。
英國放棄南部非洲的時候,南部非洲跟菲律賓相比至少有潛力。
現在菲律賓有啥
只有嗷嗷待哺的上千萬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