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在你們南部非洲,即便普通人,也可以生活的很好”上尉看樣子也不是那么喜歡安靜,聊起天來話挺多的。
衛兵也高興,一個班兩三個小時,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可無聊了。
只要上尉不越過“紅線”,衛兵也樂得跟上尉聊天,畢竟會英語的俄羅斯人也不多。
“那得看你的要求標準是什么,如果只是普通的吃飽穿暖,確實是可以,如果要衣食無憂,那還是得付出一定努力的。”衛兵實事求是。
在南部非洲,吃飽穿暖是最低要求了,畢竟氣候適宜,比勒陀利亞那種地方一年一套衣服可以年頭穿到年尾。
吃的問題更不用擔心,離開城市到了鄉下農場,果樹遍地都是,農場主吃不完就賣給酒商釀果酒,價格便宜得很。
也就這最低要求,放在其他國家,多少人夢寐以求。
“不勞動者不得食嘛,我們也是這么做的,可是在俄羅斯,還有很多人在挨餓”上尉表情茫然,都是努力工作,結果截然不同。
這話就沒法接了。
并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報。
俄羅斯一年有半年都在下雪,冬天零下好幾十度,自然環境那么惡劣,要過上跟南部非洲人一樣的生活,就得加倍付出。
同樣都是農場,南部非洲可以一年三熟,俄羅斯一年只能種一季,而且還靠天吃飯,南部非洲雖然有明顯的旱季雨季,氣候災害卻不多,畢竟那么多年的水利工程不是白挖的。
“不會吧,你們不是每年出口很多谷物到歐洲的嗎”衛兵好奇,難道俄羅斯也學印度人,寧愿自己挨餓,也要保證英國的牛有大米吃
“出口跟挨餓,不沖突的吧”上尉好像是想起了什么不愉快的事,表情突然變得冷漠。
衛兵就不好意思再問了,再問搞不好會影響團結。
喜歡安靜的俄羅斯軍官還不少,就這么一會兒功夫,小護士又推了好幾個俄羅斯軍官過來,都是坐著輪椅的。
這人一多,情況就不好控制,衛兵再次退回紅線后,保持警惕。
于是俄羅斯軍官們就自己聊天。
在野戰醫院接受治療的俄羅斯軍官,分別來自很多支不同的部隊。
布達佩斯戰役打到現在,充分暴露出俄羅斯軍隊協調指揮上的很多問題,于是隨著聊天的深入,矛盾逐漸爆發。
“我這條腿,不是被德國人打傷的,而是被我們自己人打傷的”一名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少校,看著剛剛跟衛兵聊天的上尉冷笑。
上尉來自第3方面軍。
“少校,這不能怪我們的炮兵不專業,主因在于你們擅自改變進攻時間,而且沒有通知我們,所以才會誤擊”上尉冷靜回擊,俄羅斯軍隊這種事真不少。
兩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思想,兩支方面軍百十萬人就不用說了,指揮協調從來都是軍官學校的重要內容
關鍵大清洗之后的俄羅斯,軍官出現明顯斷層,現在的這些軍官,都是在這幾年的戰爭中剛剛成長起來的,很多軍官甚至都沒有接受過系統教育,屬于臨時提拔,經驗上自然有些問題。
說白了就是學院派和實戰派的矛盾,各國都有。
英國、美國那么強調標準作業,西西里島戰役期間還笑料百出呢。
“正是因為你們的貿然攻擊,導致我們的炮兵失去保護,才給了德國人偷襲我們的機會”上尉繼續控訴,這也算是一報還一報。
“軍人在戰場上隨時都要保持警惕,你們是咎由自取。”少校武斷,這種事很難分得清對錯。
“呵,我們就不該來救援你們”上尉出言不遜,都是俄羅斯軍隊,哪能是救援,最多是幫助。
“呸,你們這些懦夫,就算沒有你們,我們也能把德國人全部干掉”少校破口大罵。
“你這個混蛋,給我放尊重點”上尉很生氣,根本不在乎軍銜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