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真萬確,這都是特么該死的德意志人”剛剛獲得了一枚英勇勛章的卡吉爾迫不及待,他很想把英勇勛章,升級為英雄勛章。
之前的戰斗中,卡吉爾擊毀了一輛德軍坦克,在獲得一枚英勇勛章的同時,還得到了500蘭特的現金獎勵。
齊寧很公平,英勇勛章歸卡吉爾個人所有,500蘭特現金則是被小隊所有成員平分,卡吉爾也沒有意見,畢竟依靠他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對抗德軍坦克的。
和之前的零星戰斗相比,這一次德國人傾巢而出,參與第一波攻擊的德軍坦克足有近百輛,以及數千名伴隨坦克進攻的步兵。
這在卡吉爾看來,完全就是一枚又一枚軍功章。
可惜這些軍功章,注定和卡吉爾無緣。
德軍坦克還沒有進入攻擊距離,空中突然傳來炮彈劃破空氣的尖嘯聲。
南部非洲遠征軍,即便是步兵師,每個師也配備了上百門火炮。
這十幾天以來,遠征軍官兵依靠坦克和裝甲車為支點,設立了堅固的防御陣地,這時候裝甲車其實比坦克更好用,因為榴彈發射器在對付輕裝步兵的時候,比坦克炮更好用。
最先開火的是重炮。
南部非洲步兵師,配備有兩個營,24門120毫米火炮,這是陸軍師最強大的火力,比120火炮威力更大的,只剩下集團軍下屬的203毫米重炮。
對付輕裝步兵,120毫米火炮已經足夠了。
甚至連早期的三號坦克,如果被120火炮形成近失彈,其沖擊波,都可以把三號坦克掀翻。
雷震經驗豐富,集中了四個師的所有近120門火炮,沿來茵河岸一字排開,為前線部隊最大程度火力支援。
注裝甲師除拖拽火炮之外,還配備有自行火炮,火炮的數量更多。
一百多門火炮齊射,威力還是很驚人的。
這種大規模火力支援,一戰時期比較常見,二戰爆發后就越來越少,即便有火力支援,也不會像一戰那樣,動輒一兩個星期。
關鍵還是戰術在進步。
一戰時期人海戰術大行其道,步炮協同雖然有,但是真正玩得好的國家沒幾個。
二戰爆發后不僅有步炮協同,還有步坦協同,步兵和坦克,幾乎是踩著炮彈的炸點往前沖,戰前的炮擊,除了消耗炮彈之外,幾乎沒有意義,德軍在進攻之前的炮擊準備,只有15分鐘。
這也不是凱塞林大意。
實在是德軍的炮彈庫存有限,沒能力進行長時間炮擊。
而且這些沒經過嚴格訓練的新兵,對于步炮協同掌握的并不好,無法形成真正威脅,所以凱塞林才只能退而求其次。
南部非洲遠征軍是防守方,不用考慮協同問題,之前炮兵已經對雷馬根鎮周邊的地形進行網格化,對所有坐標爛熟于心,所以炮擊的效果就格外的好。
一般來說,炮兵炮擊是要進行試射的,先打一兩炮確定彈著點,然后在進行密集轟炸。
遠征軍炮兵早就制作了射程卡,根本不用試射,一上來就是密集轟炸,所以場面就格外壯觀。
齊寧通過望遠鏡,清楚地看到一輛四號坦克直接被炮彈擊中,那一瞬間四號好像先有一個塌陷,然后急速膨脹,火光四射的同時引發彈藥殉爆,跟在四號坦克后面的伴隨步兵躲閃不及,傷亡慘重。
另一輛四號的伴隨步兵更倒霉,炮彈直接落在步兵陣列中,劇烈的爆炸之后,大約60名德軍步兵全部消失的無影無蹤,很多人支離破碎,更倒霉的直接被氣化,只能當做失蹤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