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8月9號上午11點,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名為“胖子”的原子彈,這個名字據說和溫斯頓的身材有關。
“胖子”是一顆钚彈,長約36米,直徑15米,重約49噸,tn當量為22萬噸。
杜魯門在投放“胖子”之后也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然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英國代表團身上。
俄羅斯因為長期被排斥在國際主流社會之外,技術比較落后是公認的,沒有類似原子彈之類的超級武器可以理解。
英國可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領導世界長達數百年,南部非洲和美國的超級武器都已經亮相,英國難道不應該有所表示嗎
“現在的聯合王國,已經沒有能力進行類似曼哈頓計劃這樣的工程了”溫斯頓很難過,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遙想二十年前,英國還是巴黎和會的兩巨頭之一。
甚至到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在溫斯頓的心目中,大英帝國依然是世界的領導者。
這才短短幾年時間,英國就已經淪為波茲坦會議的陪客,不僅沒有主導會議進程的能力,連說什么話都要看人臉色。
現在溫斯頓終于體會到巴黎和會期間,德國代表團的痛苦。
sudo
德國也派出了代表團參與巴黎和會,但是連會場大門朝哪都不知道,抵達巴黎后,就被軟禁在巴黎市郊。
英國現在的處境,比當年的德國代表團稍好一些,不過也沒有好到哪兒去,那種大權旁落的感覺,對于溫斯頓來說記憶尤為深刻。
就在幾天前,溫斯頓剛在大選中輸給愛德禮。
現在英國又在波茲坦失去了話語權,對于溫斯頓個人和大英帝國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失敗。
大選失敗,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英國失去話語權,就會淪為二流國家。
“所以你們才把希望寄托在美國人的技術共享上”羅克的話讓溫斯頓如雷轟頂。
很少有人知道,英國從1939年就開始了對核武器的研究,組建了以詹姆斯查德威克和約瑟夫羅特布拉特為首的“合金管”研究小組。
約瑟夫羅特布拉特生于1908年,1932年從波蘭自由大學碩士畢業后進入華沙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1937年成為該校原子物理研究所的助理所長。
二戰爆發前,羅特布拉特前往利物浦大學,在詹姆斯查德威克的指導下進行核物理研究。
詹姆斯查德威克也是牛人,他因為發現中子,獲得了1935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二戰期間,利物浦成為德軍的重點轟炸對象,“合金管”研究小組的工作受到巨大威脅。
“合金管”研究小組的工作地點是在利物浦市內,如果研究所遭到德軍轟炸,那么造成的后果會極其嚴重。
這時候英國的財政也日益枯竭,給“合金管”研究小組的經費也越來越少。
詹姆斯查德威克和約瑟夫羅特布拉特還是很有能力的,“合金管”研究小組在實驗中發現,中子只有處于核的有效“目標范圍”內,才能被抓住,當時美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都還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可以說當時英國的研究進展,是走在美國和德國之前的,如果當時英國政府給與“合金管”小組更大力度的支持,那么英國很可能比美國更早研究出原子彈。
也正因為德國同時在進行原子彈的研究,英國政府感受到巨大威脅,溫斯頓不得不考慮和美國進行聯合研究。
沒錯,這個決定是溫斯頓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