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溫斯頓來找喬治六世,爭取喬治六世的支持之前,愛德禮內閣的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剛剛向國會提交了一份關于裁軍的計劃。
出于英國的實際情況考慮,這個計劃是很有必要的。
世界大戰結束后,全世界所有國家都要裁軍,英國也不例外。
世界大戰期間,各國的政策方針肯定是以戰爭為主,所有政策都是為戰爭服務,不惜一切代價,不計后果。
現在歐戰已經結束,東亞戰場也逐漸明朗,日本撐不了幾天,說不定明天就會有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來,到時候各國都要裁軍,將國家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戰后恢復重建上。
世界大戰爆發前,英軍總規模只有68萬人,其中大部分是海軍,空軍規模很小,陸軍被裁得只剩下皇家儀仗隊,微不足道。
戰爭期間,英軍迅速擴張,到1945年,英軍總兵力達到589萬人,占其總人口的1234,男性參軍比例達到244,近四分之一的男性加入軍隊。
這種情況肯定是無法持續的,在貝文的計劃中,英國要裁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軍隊,最多恢復到1939年的規模。
客觀地說,這個計劃很符合英國國情,六七十萬人的軍隊相對于英國的面積來說有點少,可已經足夠維護英國的國家利益,畢竟英國曾經的最大敵人已經消失了。
世界大戰前,英國最大的敵人是德國和法國。
現在德國慘遭肢解,法國一蹶不振,至于俄羅斯,那不是英國的敵人,而是南部非洲和美國的。
從這個角度上,英國已經事實上從主要國家的競爭中退出。
這種情況下,英國確實是不需要保留太多軍隊,愛德禮內閣要盡可能把精力用在戰后重建上,兌現當初競選時的承
諾。
裁軍對于英國來說是好事。
對于國王來說不一定。
國王不在乎工黨能否兌現承諾,也不在乎英國普通人的福利有多少,真正在乎的是英國的國際地位,國王的位置是否穩固。
所以裁軍對于英國是好事,對國王來說后果難料。
跟工黨的裁軍計劃相比,溫斯頓推動重啟「合金管」,讓英國盡早擁有超級武器,最大程度保證英國的國家安全,才更符合喬治六世的利益。
所以跟愛德禮這個反骨仔相比,溫斯頓才是喬治六世最忠誠的臣屬。
溫斯頓在國內給愛德禮挖坑的時候,愛德禮在波茲坦,也在盡可能為大英帝國爭取利益。
歐洲這邊,俄羅斯成為最大贏家,愛德禮無從下手,關于歐洲的利益紛爭,在愛德禮成為首相之前就已經塵埃落定,愛德禮就算再有想法,也無法推翻溫斯頓的外交成果。
東亞那邊還有得談。
英國雖然在世界大戰期間以歐洲為主,在東亞還是有巨大利益沉淀的,首當其沖就是海峽殖民地。
海峽殖民地毫無疑問,是英國在東亞最重要的殖民地,一直以來都是英國在東亞的利益核心。
現在海峽殖民地卻和印度一樣,情況開始動搖。
rg。rg,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