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當初可是直接推翻了沙皇統治,沙皇一家在地下室里被處決。
工黨勝選后,愛德禮第一時間覲見喬治六世,向喬治六世表明自己的態度,然后在喬治六世的支持下組建工黨內閣。
這明顯是以愛德禮向喬治六世效忠為前提。
你英國工黨都向國王效忠了,還有臉說代表工人利益
貝文找莫洛托夫的時候,愛德禮在尋求羅克的支持。
別看獅城是英國的海外殖民地,英國想重回東亞,沒有南部非洲的同意還真不行。
怪就怪日軍發動馬來半島戰役的時候,英軍敗得太快,太慘,簡直毫無抵抗之力就被日本人揍了個屁滾尿流。
長期以來馬來半島都是英國的勢力范圍,雖然英國沒有直接殖民,馬來半島那些撮爾小國,都得看英國人的臉色。
和平時期馬來人不敢反抗,只能任由英國人作威作福。
結果一打起來英軍原形畢露,連z艦隊都全軍覆沒,英國在馬來半島的威懾力蕩然無存。
南部非洲遠征軍反推日軍的時候,馬來半島國家紛紛組建軍隊加入戰斗,現在馬來半島至少有15個師20萬人左右,這些勢力背后的支持者毫無疑問都是南部非洲。
以英軍現在的實力,想重返東亞,首先得問這20萬人是否同意。
“獅城一直處于海峽殖民地的管轄中,這一點從來沒變過。”羅克不接茬,這事跟羅克說不著,獅城又不是南部非洲領土。
必須得說,海峽殖民地總督,可能是英國所有海外領里,工作最輕松的總督了。
英國需要海外殖民地的持續輸血,才能維持龐大的英聯邦。
英國的海外領意義各不相同,印度那種是為英國人力資源的,不僅不賺錢,每年還需要撥付大量財政支援,才能維持殖民統治。
所以印度人也很矛盾。
接受英國統治吧,沒自由。
不接受英國統治吧,每年的財政撥款就沒了。
一個冷知識,印度所有的鐵路都是英國人修建的,真正由印度人獨立設計建造的,一寸都沒有。
所以印度的反抗就很佛系,非暴力不合作。
海峽殖民地這種是為大英帝國賺錢的,每年光過路費都能收上千萬英鎊,要不然英國當初也不會花5億英鎊建樟宜海軍基地。
這種賺錢的海外殖民地,總督的任務都很繁重,每天都要挖空心思找錢,不僅要反哺大英帝國,還得滿足總督個人的腰包。
遠洋貨輪的船主都不是善茬,很多商船也有武裝,亦商亦匪,想從這些人兜里掏錢難度可想而知。
海峽殖民地總督沒有這個煩惱,年年不僅能輕松完成稅收任務,而且還保持連年增長勢頭,堪稱模范總督。
輕松確實是輕松,可總督對于海峽殖民地的控制力也在不斷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