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要價太高,現在還在談。”羅克真的很討厭到處煽風點火的美國人。
美國在世界大戰期間一無所獲,沒拿到賠款,沒加入國聯,也沒有打開英法主導的殖民體系,沒有為美國企業生產的商品找到足夠的市場。
然后美國又把主要精力放到亞洲,希望從亞洲找到突破口。
美國并沒有徹底放棄歐洲,在得知南部非洲正在和德國進行談判之后,美國人主動加入,希望能分一杯羹。
不過美國的條件比較苛刻,要求德國開放國內市場,允許美國商品進入。
巧了,南部非洲也有這個要求,德國雖然在世界大戰期間損失慘重,終究還是底子好人口多,對于商品的需求自然也同樣很高。
“華盛頓海軍會議,你們南部非洲要不要派人參加?”溫斯頓不為德國人擔心,問這個問題,主要還是試探南部非洲的野心。
前年11月,美國建議召開太平洋會議,重新瓜分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會議主要參加國是美國、英國、以及日本。
會議達成了一定成果,但是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去年,美國海軍部長丹尼爾斯宣稱將在五年內建造一百三十七艘軍艦,“建設一支世界上最強大、最優秀的海軍”。
美國自從國民生產總值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一之后,野心不斷膨脹,試圖在全球挑戰英國海洋霸主地位,世界大戰爆發前美國就組建了“大白艦隊”,而且還進行了環球航行,這一次美國海軍部長丹尼爾斯的計劃,可以算是“大白艦隊”的升級版。
面對美國的挑釁,英國不甘示弱,代替溫斯頓代行首相職務的掌璽大臣安德魯·博納·勞聲稱:大不列顛寧愿花盡最后一分錢,也要保持海軍對美國或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優勢。
同樣躍躍欲試的還有日本,日本在世界大戰期間咸魚翻身,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野心膨脹到也想挑戰英國海軍霸權的地步。
就在丹尼爾斯宣稱要在五年呢建造一百三十七搜軍艦之后,日本決定組建“八八艦隊”,即擁有兩支強大的艦隊,每支艦隊有主力艦八艘,每八年更新一次。
就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就自身問題重重的法國和意大利也加入進來,興致勃勃的參與到這場規模更大的軍備競賽中。
這里的“規模更大”,指的是世界大戰前英國和德國之間的軍備競賽。
世界大戰前的軍備競賽僅限于歐洲,這一次的軍備競賽卻擴張到全世界,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全部陷入軍備競賽中。
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美國提議在華盛頓舉行海軍會議,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緩解軍備競賽造成的壓力。
美國的這個建議,馬上就得到了英、法、意、日的贊成,大英帝國的海軍霸主地位不是那么好挑戰的,法國意大利自顧不暇,根本沒能力挑戰,是被動應戰。
日本也一樣,別看日本人跳得高,實際上日本在世界大戰期間積攢的那點家底還是不夠看,為了實施八八艦隊計劃,日本海軍的撥款已占整個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
真是瘋狂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