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法比較靠譜,不過喬治五世的真正死因,一直到1986年才被披露。
喬治五世死于靜脈注射,下手的是喬治五世的醫生伯特蘭·道森勛爵,他對喬治五世實施了安樂死,或者說是謀殺,喬治五世的最后一句話是:該死的上帝——
此時的威斯敏特大教堂人潮洶涌,教堂內擠滿了前來吊唁喬治五世的王國貴族和政府官員。
因為喬治五世的親民,普通民眾也有資格來吊唁喬治五世。
大約有100萬人前來吊唁喬治五世。
羅克走進威斯敏特大教堂的時候,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實在是南部非洲這些年表現的太出色了。
而且英國又是南部非洲的宗主國,所以南部非洲越出色,英國人就越是痛心疾首。
對于羅克這個尼亞薩蘭侯爵,英國人的態度也很復雜。
毫無疑問,羅克對大英帝國是有貢獻的,否則羅克也無法成為尼亞薩蘭侯爵。
也因為羅克太出色,讓很多英國人難以接受。
現在的英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提議發動第三次布爾戰爭,將南部非洲重新納入大英帝國的版圖內。
聽上去是不是挺好笑的?
實際上這種話在英國卻很有市場。
尤其是很多政客競選的時候,就會以第三次布爾戰爭為噱頭爭取選票。
至于當選了之后是不是兌現?
不用擔心,民眾的群體智商只有三歲,看看英國脫歐之后那么茫茫多的英國人去搜“什么是脫歐”就知道了。
你特么都脫了,現在才來問什么是脫歐——
說三歲都是抬舉。
按規矩,羅克在喬治五世的遺體前脫帽,默哀。
平心而論,喬治五世對待羅克和南部非洲還是不錯的。
在喬治五世擔任英國國王期間,南部非洲和英國的關系雖然有反復,總體向好,世界大戰期間南部非洲和英國并肩作戰,喬治五世對羅克的信任,讓羅克記憶猶新。
至于英國和南部非洲之間的那點破事也可以理解,畢竟都為了國家利益,無可厚非。
當然喬治五世去世帶來的影響也是不確定的。
關鍵還是愛德華王子。
喬治五世在世的時候,愛德華王子就要迎娶辛普森夫人,因為皇室和英國政府的反對,愛德華王子才暫時忍耐。
現在喬治五世去世,愛德華王子即將成為英國國王,再也沒有人能制止愛德華王子的瘋狂行為,一旦愛德華王子為了辛普森夫人放棄王位,那么對英國造成的影響將無法挽回。
上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喬治五世為了凝聚英國人,連自己的姓氏都可以放棄。
所以英國人才眾志成城,打贏了世界大戰。
現在的英國國王,如果為了一個女人放棄王位,那么普通英國人又將為何而戰?
為了英國?
連英國國王都已經放棄了英國,普通英國人還有什么立場。
現在愛德華王子就在教堂內。
和愛德華王子一起為喬治五世守靈的還有瑪麗公主、亨利王子、喬治王子、以及未來伊麗莎白女王的父親,再過幾個月就會接替愛德華八世成為英國國王的阿爾伯特王子。
現在伊麗莎白女王剛滿十歲,她一襲黑色長裙,黑紗蒙面,羅克無論如何也無法把眼前的這個小蘿莉,跟未來的伊麗莎白女王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