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賓特洛甫抵達倫敦之前,德國人似乎和俄羅斯人達成了某種協議,所以最近俄羅斯人支持西班牙的力度在下降。
里賓特洛甫在和溫斯頓見面時坦誠,德國會維護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并且放棄對一戰后,德國海外殖民地的追索,英國為此要做的,僅僅是不干涉德國向東歐擴張。
德國一戰后的海外殖民地,絕大部分都被南部非洲接收,所以索要殖民地是妄想,要也是找南部非洲要,跟英國無關。
對于德國人的要求,溫斯頓和里賓特洛甫的說法不一。
溫斯頓后來在自傳中這樣寫:你講到戰爭,千萬不要低估英國,英國是一個奇怪的國家,很少有外國人真正了解英國,不要以現在英國政府的態度來評價大英帝國,一旦有一個偉大的事業呈現在英國人面前,英國政府和英國人,就會采取意料不到的行動。
這個表態很明顯是反對了。
不過里賓特洛甫在后來的紐倫堡審判中卻交代,溫斯頓同意了里賓特洛甫的要求。
即以德國維護英國海外殖民地的保證,換取英國不干涉德國東擴的承諾。
紐倫堡法院要求溫斯頓作證。
溫斯頓拒絕了。
紐倫堡審判的時候,真相已經不重要了。
六月底,德國終于吞并奧地利,小胡子順利完成德奧統一。
小胡子剛當上德國總理的時候,就曾經謀劃過德奧統一,當時因為英國和法國的反對,小胡子沒能得逞。
現在時過境遷,德國再次吞并奧地利,英國和法國不僅沒有反對,反而在第一時間承認德奧合并,撤銷駐奧地利使館,取而代之的是駐維也納領事館,反應速度之快,以及態度之堅決,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這個態度很耐人尋味。
這還不是結束。
一個月后,小胡子派出德軍部隊逼近捷克斯洛伐克,向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提出領土要求。
英國人終于暴露了真面目,內維爾和時任法國國防部長的愛德華·達拉第見面,商討如何解決捷克斯洛伐克的問題。
在內維爾建議下,英法兩國政府達成一致:凡是蘇臺德區日耳曼籍居民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全部領土,都直接轉讓給德意志帝國。
這個方案遭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拒絕。
內維爾和愛德華·達拉第非常惱火,他們威脅貝奈斯政府,如捷克斯洛伐克不接受這個方案,半就要負起“挑起戰爭的責任”,屆時英國將不給捷克斯洛伐克任何援助,法國也將不會履行《法捷條約》。
這個后果是捷克斯洛伐克無法承受的,失去英法的保護,德國會直接將捷克斯洛伐克徹底吞并。
不過縱然接受這個方案,那么捷克斯洛伐克也逃不掉被吞并的后果。
面對英國和法國的最后通牒,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選擇屈服,接受英國和法國提出的方案。
捷政府照會英法政府,“以沉痛的心情接受英法兩國的建議”,并對捷人民發表廣播說:“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因為我們被人拋棄了。”
這還不是結束。
協議上的墨跡未干,小胡子又提出新的要求,他要求將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所有使用德語的地區全部割讓給德國。
內維爾焦頭爛額,第三次飛往慕尼黑和小胡子見面,這一次參加會議的又加上了意大利人,史稱“慕尼黑會議”。
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不在場的情況下,內維爾和愛德華·達拉第決定滿足小胡子的所有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慘遭肢解,綏靖政策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