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這種態度的人,未免太小看南部非洲聯邦政府堅持多年的愛國主義教育了,純粹就是瞎扯。
南部非洲人的尚武精神已經刻進骨子里,優越的生活條件確實是可以讓一些人變成溫室里的花朵,也可能培養出更強壯的戰士。
巴西內戰就是個好例子。
巴西政府軍雖然不怎么樣,美國卻是個好對手。
巴西內戰期間,無數南部非洲人前往巴西參戰,其中不乏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是明日的天之驕子,卻毅然決然的放棄學業前往巴西,這種行為不值得提倡,精神可嘉。
“泰勒,前年我就提醒過你們,要小心意大利人的野心,兩年過去了,你們什么都沒有做,把希望都寄托在英國和法國虛無縹緲的承諾上,未來南部非洲或許會參戰,但不是現在。”楊·史沫資果斷拒絕,希臘人是自作自受。
自從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希臘這些年的混亂程度不亞于法國。
上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希臘保持中立,并沒有第一時間加入協約國。
這源于當時的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在德國接受教育,而且他的王后還是德皇腓特烈三世的女兒索菲亞,希臘沒有加入德國一方就不錯了。
希臘加入協約國的時候,戰爭已經即將結束,所以戰后希臘只獲得一些前奧斯曼帝國的土地作為補償,這些土地也在隨后的沖突中失去。
考慮到康斯坦丁一世的立場,戰后康斯坦丁一世被迫將王位讓給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一世。
亞歷山大一世命運多戕,剛剛當上國王就因為被猴子咬傷去世,康斯坦丁一世再次成為希臘國王。
1924年,希臘通過公投決定成立第二共和國,希臘王國覆滅,接下來從1924年開始直到1935年,希臘一共經歷了23屆政府、1次軍事獨裁和13次政變。
1935年3月,保皇派的軍事部長喬治·孔迪利斯(鎮壓了共和派的尼古拉奧斯·普拉斯迪拉斯領導的政變,并于10月10日成為首相。
11月,希臘舉行公投,97%的希臘人贊成恢復喬治二世的王位。
長達十年的動蕩,期間又經歷了大蕭條,希臘政府根本沒有精力發展經濟。
政治混亂、軍備廢弛、動蕩不安,希臘到現在都沒能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前幾年甚至因為饑餓爆發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部長閣下,求求你,向希臘伸出援手”泰勒·費爾頓苦苦哀求,希臘是被民主和自由坑死的典型。
“抱歉,這事兒我說了不算。”
“那么部長先生能不能幫我約見勛爵,哪怕只有五分鐘也行。”泰勒·費爾頓知道楊·史沫資說了不算,不過說了算的人他又見不著,羅克可是很忙的。
英國和法國已經對德宣戰,南部非洲的立場得到全世界的關注。
英國和法國肯定希望南部非洲加入盟國一方,立即向德國宣戰。
德國和意大利則希望南部非洲加入軸心國一方,至少保持目前的立場,里賓特洛甫三個月前訪問南部非洲,承諾戰后將承認南部非洲在非洲的地位,并且承諾不會追索坦葛尼喀和西南非洲。
對于德國人的承諾,羅克非常清醒,南部非洲在非洲的地位不需要德國承認,坦葛尼喀和西南非洲已經是南部非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德國是想和南部非洲劃定勢力范圍,哪有這么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