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崗的印度士兵站著都能睡著,導致意大利人摸到陣地前沿,如果不是巡哨的雇傭兵認真負責,差點釀成大禍。
印度人就是這么神奇,隨時擊穿下線。
從哪天之后,杰里再也不敢讓印度人執行任何和戰斗有關的任務。
這大概也是印度人的目的。
“抱歉維森少校,你知道的,南部非洲還沒有正式加入戰爭,所以如果您想反擊,那么請您去找喬納森·薩里中校,或者是保護傘的尼克·伯納德先生。”霍普心平氣和,參謀這個職位就是這樣,隨時都要保持冷靜。
史密斯·維森頓時氣結。
喬納森·薩里率領的印度部隊,如果能完成擊敗意大利人的任務,史密斯·維森又何必來找杰里。
保護傘公司的雇傭兵,要是能聽史密斯·維森的指揮,史密斯·維森才不會來找不自在。
更何況,喬納森·薩里也不聽史密斯·維森的指揮。
薩里的軍銜是中校,維森的軍銜是少校,雖說殖民地軍官地位肯定不如本土服役的軍官,可軍銜在這兒擺著呢,喬納森·薩里也是聽調不聽宣。
至于保護傘。
史密斯·維森來到柏培拉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尼克·伯納德,試圖或者保護傘公司雇傭兵的指揮權。
尼克·伯納德果斷拒絕。
保護傘公司跟柏培拉的協議,是和柏培拉殖民政府簽訂的,不是和英國戰爭部簽訂的。
史密斯·維森是英國戰爭部的人,保護傘公司有權力拒絕任何來自柏培拉殖民政府之外的命令。
就算柏培拉殖民政府,也沒權利命令保護傘向意大利人發起攻擊,畢竟保護傘的協議,僅限于保護柏培拉。
對于這樣的協議,史密斯·維森是不太認可的。
尼克·伯納德的回復很簡單,如果史密斯·維森對協議不滿,那么協議可以解除,保護傘公司的雇傭兵會開開心心的從柏培拉撤離。
史密斯·維森頓時傻眼。
保護傘公司的雇傭兵撤離。
南部非洲水兵和海軍陸戰隊也會撤走。
到時候指望印度人,和史密斯·維森手下那150個英軍士兵對抗總數已經破萬的意大利仆從軍?
別搞笑了。
意大利人弱,那也得看跟誰比。
跟保護傘公司的雇傭兵相比,意大利人確實弱。
跟印度人相比,意大利人就是天龍人。
150名英軍士兵就算三頭六臂,又能殺死多少意大利人。
所以南部非洲艦隊,是史密斯·維森打破僵局的關鍵點,只要得到桑迪·杰里的支持,那么史密斯·維森就能大干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