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租金多少也得有個說法。
島嶼嘛,大多數都是不毛之地,很多島嶼連常住居民都沒有,畢竟法國在北非那么大的殖民地,把所有法國人都搬過去都填不滿,又有誰愿意去海島上定居呢。
當然一些面積較大的島嶼肯定有人住,比如馬達加斯加這種。
面對強硬的巴頓,戴高樂沒有多堅持,就痛快的同意了巴頓的要求。
不同意也不行,戴高樂手里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就法國到目前的表現,如果戰后法國想在利益分配中獲得更大收獲,那么法國就得做出一些犧牲。
有了戴高樂的同意,第三集團軍的前進速度陡然加快。
10月15號,隸屬于第三集團軍的第41師從鯨灣登船,前往阿爾及爾。
至于已經進入法屬北非的第三集團軍部隊,他們還要協助自由法國政府維持當地統治秩序呢。
這也是沒辦法,自由法國和維希法國處于戰爭狀態。
也不知道為什么,只要有南部非洲駐軍,當地治安就平安無事。
只要南部非洲駐軍離開,那么維希法國就會煽動當地人制造混亂,所以自由法國不得不依靠南部非洲軍隊,才能維持在法屬北非的殖民統治。
第三集團軍的速度很快,11月1號,第41師在大西洋艦隊的護送下抵達阿爾及爾。
就在大西洋艦隊司令加菲爾德即將下令艦載機起飛,向阿爾及爾發動攻擊的前一刻,之前還信誓旦旦要誓死抵抗的阿爾及爾殖民政府突然通電宣布加入自由法國,不再接受維希法國的領導。
加菲爾德遺憾極了。
既然阿爾及爾宣布加入自由法國,那么大西洋艦隊也就失去了攻擊阿爾及爾的理由。
“聰明的法國人!”大西洋艦隊旗艦“剛果”號戰列艦的艦橋內,加菲爾德笑容滿滿都是嘲諷。
和印度洋艦隊司令杰克遜·馬歇爾一樣,加菲爾德其實已經過了退役年齡,等世界大戰結束后,加菲爾德和杰克遜·馬歇爾都會退役。
“小聰明而已,就算法國保住自己的殖民地,也將在世界范圍內失去自己的地位。”大西洋艦隊參謀長劉承弼冷笑,加菲爾德退役后,劉承弼很大可能接替加菲爾德,成為大西洋艦隊的第四任指揮官。
“真正有自尊的國家從來不會投降。”加菲爾德傲嬌,也就南部非洲人有資格說這話。
英國歷史上曾經投降過,美國歷史上也曾經投降過,俄羅斯也同樣曾經被征服——
當世大國唯有南部非洲從未被征服。
劉承弼笑笑不說話。
被征服不可怕,可怕的是徹底失去戰斗的意志,以及作為一個強大國家國民的信心和底氣。
“小伙子們,準備登陸吧,我這把老骨頭也希望感受下地中海的陽光,希望這里的陽光,能比鯨灣的陽光更明媚——”加菲爾德心情不錯,要是德國人也能像法國人這么懂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