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號,在經過多次艱難的磋商后,俄羅斯和德、意、日三國簽署了一份《四國公約》。
在這份秘密條約里,俄、德、意、日尊重彼此天然的勢力范圍,德國要西歐,意大利要北非,日本要東南亞,俄羅斯要黑海出海口,以及通往印度洋的陸地通道。
黑海出海口好理解,現在還處于國聯控制中。
通往印度洋的陸地通道,必然會和南部非洲發生沖突,這是德、意、日都很樂意看到的。
俄羅斯人訪問柏林的同時,北非的戰斗還在繼續。
韋唯爾的橡皮部隊獲得巨大成功,格拉齊亞尼投鼠忌器,不敢繼續進攻,意大利北非軍團和尼羅河集團軍在馬特魯附近陷入僵持。
韋唯爾能穩住戰線,要感謝地中海艦隊的巨大幫助,貝魯特是個港口,地中海艦隊的軍艦對進攻的意大利部隊進行炮擊,意大利人傷亡慘重。
地中海艦隊之所有有能力支援尼羅河集團軍,要感謝塞浦路斯分艦隊的行動。
作為“驅逐艦換島嶼”計劃的一部分,英國正式將馬耳他群島租借給南部非洲,期限為99年。
馬耳他被譽為“地中海的心臟”,由馬耳他島、戈佐島、科米諾、康米諾托和費爾夫拉島等五個小島組成,面積316平方公里,多天然良港,島上除了可以用于建筑的石灰石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可以利用的資源,甚至連淡水都很緊張。
這些對于南部非洲來說都不是問題。
在得到了馬耳他之后,麥克·托蘭應坎寧安的要求,派出軍艦協同地中海艦隊一起行動,對意大利王國的軍艦和民用船只發動攻擊,地中海艦隊的壓力得到緩解。
12月9號,在韋唯爾的指揮下,尼羅河集團軍向意大利北非軍團發起攻擊。
此時的尼羅河集團軍,在得到持續補充之后已經擁有七個師和兩個旅,其中包括新組建的第七裝甲師。
在擁有了真正的裝甲師之后,韋唯爾總算不用再派駱駝拖著耙子偽裝成坦克了,9號上午7點,英軍一個旅向尼貝瓦發動進攻,意大利人幾乎沒有抵抗就繳械投降,尼羅河集團軍士氣大振。
下午一點,第七裝甲師在科爾斯特里姆警衛隊的配合下,向西迪-巴拉尼發動進攻,戰斗持續到晚上七點,西迪-巴拉尼守軍投降,俘虜太多無法清點,大概有5英畝軍官,和200英畝的士兵。
10號,意大利人開始撤退,韋唯爾大膽命令部隊追擊,英軍攻入意屬北非。
15號,意大利北非軍團已經全部退回意屬北非,尼羅河集團軍大獲全勝,一共殲滅了意大利人的五個師,俘虜意軍3.8萬人,自身損失僅僅是:133人陣亡,387人受傷,8人失蹤。
北非戰役的進展震驚了所有人。
人們一方面對韋唯爾的指揮感到驚訝,另一方面也被意大利人的愚蠢震驚。
在征服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過程中,意大利人表現還是很不錯的,這一次終于顯出原形。
自從歐戰爆發后,德軍表現出來的戰斗力讓所有人都對戰爭的前景感到悲觀。
現在情況終于有了改變,英國得到南部非洲的強力援助,意大利人則表現一如既往,隆美爾在知道北非戰役的結果后哀嘆:意大利如果向我國宣戰,只需要10個師就能消滅他,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那么就需要20個師監視,如果意大利是盟友,那就需要派出50個師保護。
對于北非戰役的結果,巴頓和亞瑟也感到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