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意大利師幾乎沒有抵抗,主動撤離卡薩拉。
不久,意大利人又放棄加拉巴特,退出蘇丹進入阿比西尼亞,向駐扎在阿比西尼亞境內的第二集團軍投降。
馮伏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非常意外,這就叫人在家中坐,功勞從天上來,第二集團軍根本沒有參與英軍的行動,意大利人卻主動撤往阿比西尼亞向第二集團軍投降,這也是戰績
意大利人的理由很簡單,他們不喜歡法式大餐,反而對南部非洲的東方菜式充滿向往。
這就充分證明了南部非洲這些年,持續對外輸出文化的作用。
換成以前,又有誰知道世界東方的神秘古老帝國,居然是個大吃貨帝國呢。
通過南部非洲電影,全世界現在都知道南部非洲,擁有全世界最美味的食物。
對于這個結果,普拉特將軍顯然有點難受,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意大利人為了跑得更快,拋棄了所有輜重,輕裝前往阿比西尼亞當俘虜,意大利人在英屬蘇丹境內的物資,就都成為英軍的繳獲。
關鍵是英軍在收復英屬蘇丹的過程中,損失的士兵還不到500人,這對于英軍來說簡直是個奇跡。
英軍在英屬蘇丹創造奇跡的時候,已經攻入意屬北非的英軍,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大敗。
關于隆美爾的個人能力,后世有很多爭議,一些人認為隆美爾能力出眾,戰術出色,是百年難遇的將才。
還有一些人認為,隆美爾固然是將才,但不是帥才,他嚴重缺乏大局觀,好大喜功,貪功冒進,而且還嚴重缺乏政治敏銳度,和德國一些反對小虎子的人攪在一起,德意聯軍在北非的最終失敗,和隆美爾本人有很大關系。
不管是哪一方,都承認隆美爾在裝甲部隊指揮上的出色能力。
隆美爾的指揮能力出色不出色先不說,整編部隊的能力確實是很出色。
跟隨隆美爾來到北非的德軍部隊,是德國第五輕裝甲師,和第90步兵團。
是的,只有一個團,不是步兵師。
加上第五輕裝甲師,隆美爾指揮的部隊一共只有2.2萬人。
意大利人不算,在前一階段的作戰中,意大利人已經徹底暴露逗逼屬性,他們搞笑的能力,遠超作戰能力。
這時候尼羅河集團軍的總兵力已經膨脹到近15萬人,印度別的不說,暴兵的能力無人能及。
2.2萬對15萬,隆美爾深感實力不足,向大本營請求更多支援。
“海獅行動”無限期推遲之后,德國已經開始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小胡子根本沒有多余兵力支援隆美爾,所以隆美爾只能自力更生。
無奈的隆美爾把原本在1940年駐守在北非軍團的一個團,加上一些炮兵連部隊,防空營單位整合到了一起約有3000多人,在加上剛到北非的第90步兵團,又從第5輕裝師中抽取了一個炮兵營,這樣德國第90步兵師就宣布成立了。
整編之后的德軍,總兵力大約2.5萬人,跟尼羅河集團軍相比,兵力還是嚴重不足。
別忘了隆美爾背后,還有第三集團軍的威脅呢。
外籍軍團嘩變后,隆美爾抓住機會,迅速向尼羅河集團軍展開行動。
這一時期的德軍,在經歷了“鐮刀行動”之后,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巔峰時期。
隆美爾只用了三天,指揮部隊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區的要塞、水源和機場,占領了馬薩布萊加。
其中兩天又23個小時是在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