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世界大戰中東方戰場的指揮官,指揮能力是被嚴重低估的。
如果但是東方戰場的盟軍部隊,有美軍那樣的裝備,還能輪到巴頓和麥克阿瑟成名?
羅克在軍隊指揮方面其實也沒有多大天賦,上一次世界大戰能帶領英國遠征軍贏得最終勝利,憑借的也不是羅克的指揮藝術,而是依靠英法深厚底蘊,將德國活活耗死。
所以羅克一直以來都很重視軍隊的武器裝備。
尤其是新式武器。
皇家海軍到現在,還有人迷信戰列艦,對航空母艦的作用視而不見呢。
德國人的“閃電戰”,本質上也沒有多神奇,只是對手太弱,才成就了古德里安和隆美爾的赫赫戰功。
現在終于輪到印度人品嘗“閃電戰”的滋味,說實話,略苦澀。
“第三集團軍已經做好了隨時參戰的準備,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從隆美爾的身后發動攻擊,直搗的黎波里。”巴頓態度明確,既然你們英國不行,就換我們南部非洲來。
“第二集團軍也已經做好準備,如果有需要,隨時可以對圖卜魯格提供支援。”亞瑟充分發揮塞浦路斯分艦隊的優勢,圖卜魯格距離十二群島只有450公里,朝發夕至。
“勛爵、巴頓將軍,戰爭已經到了最關鍵的階段,我希望我們能團結一心,共同贏得最后的勝利。”坎寧安畫餅,試圖忽悠亞瑟和巴頓。
亞瑟和巴頓都眉頭緊皺,看似是在思考如何應對目前的困局,都沒有回應坎寧安。
北非戰場現在還遠沒到最關鍵的階段。
反倒是德國和俄羅斯之間已經到了最關鍵的階段。
巴浦洛夫訪問德國期間,德國制定了進攻俄羅斯的“巴巴羅薩計劃”,俄羅斯制定了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
現在兩個計劃都已經進入籌備階段。
小胡子正在調集兵力,籌備物資,準備對俄羅斯的進攻。
大胡子也將重兵囤積在俄德邊界,一旦時機成熟,大胡子隨時可能揮軍攻入德國。
所以隆美爾的戰略眼光真不咋地。
這時候如果小胡子給予隆美爾太多支援,那么對于俄羅斯來說就是機會。
不增援北非還有一個好處。
以北非軍團的實力,擊敗尼羅河集團軍沒問題,但想要擊敗南部非洲軍隊絕無可能。
在地中海范圍內,南部非洲重兵云集,第三集團軍駐扎在法屬北非,第二集團軍駐扎在意屬東非,塞浦路斯和伊麗莎白港,還有亞瑟直屬的第五集團軍,總兵力近五十萬人。
這還沒算塞浦路斯的艦隊和航空兵呢。
所以小胡子很清楚,一旦隆美爾徹底擊敗尼羅河集團軍,那么英國政府為了保證蘇伊士運河的安全,就不得不請求南部非洲軍隊進入埃及作戰。
到那時候,就算小胡子給隆美爾十個裝甲師,隆美爾也打不過五十萬南部非洲國防軍。
哦,十個裝甲師是做夢。
真有是個裝甲師跨越地中海作戰,漫長的后勤補給線足夠讓意大利徹底崩潰。
想想德國在籌備“海獅行動”期間,南部非洲航空兵是怎么對英吉利海峽沿岸城市進行狂轟濫炸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