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呢”亞瑟對于英國人的底線還是不夠了解。
“如果塞浦路斯分艦隊能進駐克里特島,那么很明顯,希臘的安全會更有保障。”坎寧安認真臉。
亞瑟很有矜持的點頭,同意坎寧安的話。
“所以希臘政府應該繼續執行協議”坎寧安一臉正氣。
“您說的太對了!”亞瑟和巴頓相視而笑,希臘人要倒霉了。
回到亞歷山大港之后,坎寧安以英國地中海艦隊總司令的名義,要求希臘政府開放克里特島,供盟軍成立前進基地。
這對于希臘人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這樣的話,希臘政府繞了一圈,不僅還得把克里特島獻出來,而且還得罪了南部非洲,怎么算都得不償失啊。
可是不拿出來又不行。
得罪南部非洲固然可怕。
同時得罪南部非洲和大英帝國貌似更可怕。
當然這事也沒那么容易,坎寧安就算再強勢,只是地中海艦隊總司令而已,上面還有英國戰爭部和英國政府呢,克里特島這么大的事,輪不到坎寧安做主。
更何況,就算把克里特島開放給南部非洲人,也改變不了已經得罪南部非洲聯邦政府的事實,既然希臘軍隊就可以頂住意大利軍隊的進攻,而且反推近阿爾巴尼亞,那么加上英勇善戰的澳大利亞部隊,難道就頂不住德國人的進攻?
更更何況,德國人正在準備進攻俄羅斯,不可能將所有精力都放在希臘方面。
所以,希臘政府并沒有馬上就同意坎寧安的要求,而是將情況通報給英國政府,希望能通過英國政府,迫使坎寧安改變決定。
希臘人沒想到的是,對于英國來說,被圍困在圖卜魯格的三萬英軍,可比一個小小的克里特島重要多了,
英國政府不僅沒有像希臘人希望的那樣,改變坎寧安的要求,反而建議希臘政府,盡快將克里特島開放給塞浦路斯分艦隊。
甚至更大方一點,既然南部非洲人那么喜歡克里特島,希臘政府應該成人之美嘛,把克里特島贈予給南部非洲,那么南部非洲肯定會為希臘的安全全力以赴。
對于這個說法,希臘政府肯定是不接受的。
全力以赴?
做夢吧!
法國將圣洛克贈與給南部非洲,當德國人打到圣洛克的時候,南部非洲一槍未發就將圣洛克放棄,希臘政府不想當冤大頭。
當然希臘政府也不敢直接拒絕英國的要求。
所以克里特島的“民意”,又被希臘政府拿出來當擋箭牌。
民意這個理由吧,對于南部非洲聯邦政府來說有用,對于英國政府來說沒用。
倫敦的回復很簡單,克里特島的民眾工作,由希臘政府負責,倫敦只看結果。
于是在一片紛紛攘攘的利益糾纏中,隨著春天到來,戰爭再次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