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有搭載了空降部隊的運輸機在機場降落,重武器的抵達,使機場初步具備了防御能力,米勒上校內心稍安。
不過更嚴峻的考驗也接踵而至。
克里特島防御部隊的反應速度還是很快的,兩個小時之后,一支身著鐵灰色軍服的部隊抵達機場附近,這是南部非洲國防軍的標志性顏色。
其實不需要看軍服的顏色,也能清晰地判斷出這支軍隊的歸屬,畢竟盟軍中只有南部非洲軍隊才裝備了戰斗全重高達41噸的“豹”式坦克。
這也使“豹”式坦克,按照時下歐洲標準,真正進入重型坦克行列。
和亂糟糟的印度軍隊相比,南部非洲軍隊就非常專業了。
進攻開始之前,南部非洲軍隊按照習慣,還是先對機場進行火力打擊。
前面多次提到過,南方非洲軍隊裝備了太多火炮,小口徑的迫擊炮不說了,120毫米口徑以及以上的大口徑火炮,才是針對步兵的大殺器。
德軍傘兵剛落地不久,根本沒有時間構筑防御陣地,這么短的時間只夠挖一個散兵坑,連交通壕都做不到。
大口徑火炮制造殺傷不是靠彈片,而是靠沖擊破。
一枚120毫米口徑炮彈落下來,如果沒有隔檔,大概半個足球場大小的范圍內,所有人非死即傷。
南部非洲炮兵對機場明顯很熟悉,射界卡不知道制作了多少,炮彈的落點極其精準,數十門大口徑火炮一齊開火,兩三個輪次就能將整個機場掃一遍。
圍繞著機場跑道周圍防守的傘兵們的傷亡迅速飆升。
“進攻,進攻,我們需要進攻,否則我們遲早會被該死的南部非洲人活活炸死在機場的跑道上——”米勒上校現在已經徹底沒有了輕松愉悅的心情,該死的財大氣粗的南部非洲人,如果德軍傘兵不離開散兵坑,主動向嚴陣以待的南部非洲軍隊發起進攻,那么南部非洲人真的會用炮彈將德國傘兵部隊和空降部隊全部耗死。
炮彈嘛,南部非洲多得是。
如果能用炮彈交換德國精心訓練的精銳傘兵,那么一枚換一個都很劃算。
可現在的情況又哪是一枚換一個。
就在剛剛,米勒上校眼皮子底下,一隊剛剛從運輸機上下來的德軍空降部隊士兵,被一枚大口徑炮彈直接擊中。
大約一個排的空降部隊士兵,在巨大的爆炸中全部喪生,爆炸中心位置的士兵直接被撕碎,尸骨無存,大約十秒之后,天空中開始落下血雨,以及各種殘肢斷臂。
米勒上校抬頭看的時候,天空都變成了紅色的。
“我們的炮兵呢,我們的火炮呢?”馬克上尉的聲音里已經帶了哭腔,他的部下損失慘重,一個連的部隊,現在估計連一個排都湊不齊。
傘兵沒火炮,空降部隊有。
“火炮要展開難道不需要時間嗎?南部非洲人不會給我們順利設置火炮陣地的時間的——”米勒上校心急如焚,就這么剛剛一小會,估計已經有上千名德軍傘兵傷亡。
自從德國在1936年開始組建傘兵部隊,這應該是德國傘兵損失最慘重的一天。
德國是在受俄羅斯啟發之后,才開始組建傘兵部隊的。
1931年到1935年,戈林數次觀看俄羅斯空降部隊的表演,從而堅定了發展德國空降部隊的決心。
到1941年,戈林耗盡心血,才組建了現在的德國空降部隊。
今天之后,已經接受了數年嚴格訓練的德國空降部隊,還不知道能剩下幾個人。
搞不好——
米勒上校不敢往下想。
就在米勒上校和馬克上尉組織進攻的時候。
大約一公里之外,南部非洲士兵依靠坦克和裝甲車,已經構筑了一條堅固的防線,等著德國傘兵來送死。
這防線構筑的也太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