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是小胡子不在乎德軍空降部隊和傘兵的裝備,而是德國的工業實力有限,不具備為傘兵和空降部隊配備坦克的能力。
生產坦克不僅需要鋼鐵,而且驅動坦克還需要石油。
要把坦克隨傘兵和空降部隊一起空投,還需要德國空軍具備更強大的運輸能力。
德軍裝備的“容克大媽”,跟南部非洲裝備的“空中堡壘”在性能上還是有差距,數量上也有差距,并不具備空投坦克的能力。
“現在說這些沒意義,我們要盡快想辦法摧毀南部非洲人的炮兵陣地——”施密茨少將滿頭大汗,這是個無解的死局。
也不能說是死局。
“給空軍發電報,我們需要空軍幫助。”霍夫曼把希望寄托在德國轟炸機上。
“空軍的轟炸機遭到南部非洲空軍的阻攔,暫時無法為我們提供支援。”施密茨少將滿臉絕望。
“那我們飛過來的時候,為什么沒有受到南部非洲空軍的阻攔——”霍夫曼脫口而出。
施密茨用看傻子的眼光看霍夫曼。
為什么?
原因再清楚不過了,傘兵和空降部隊飛過來的時候,如果南部非洲空軍全力以赴,那么傘兵和空降部隊根本沒有空降的機會,自然也就不用面臨現在的絕境。
陷阱實錘。
“海軍呢,意大利的海軍呢?”霍夫曼還有最后一個救星。
“拉斯佩齊亞正在遭到英國地中海艦隊,和南部非洲塞浦路斯分艦隊的襲擊——”施密特嘴角露出苦笑,南部非洲陸軍和海軍配合的真特么緊密。
不同兵種之間的配合,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大問題。
上一章說過,荷蘭戰役期間,因為傘兵的效率超高,就給德國陸軍的推進制造了一些麻煩。
德國陸軍和海軍之間也矛盾重重。
關鍵還是資源有限,德國并不能像南部非洲那樣陸軍和海軍同時發展,必須有所側重。
小胡子上臺后,德國海軍有一段時間占上風,連續上馬多艘戰列艦,實力得到飛速提升。
結果世界大戰爆發,英國皇家海軍再次表現出不可動搖的優勢,德國海軍呆在軍港里連海都不敢出,表現連上一次世界大戰都不如。
上一次世界大戰至少還發生過日德蘭海戰這樣的大規模海戰。
這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到目前為止,德國海軍和英國海軍之間,還沒有爆發過大規模海戰。
這樣一來陸軍的抱怨就來了。
打造海軍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水兵們的待遇比陸軍的士兵好多了,可是在世界大戰爆發后,德國海軍毫無建樹,那么之前的那么多投入難道都喂了狗?
德國海軍對陸軍也有意見。
德國資源有限嘛,資源開始向陸軍傾斜的時候,海軍的發展肯定顧不上,這些年德國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陸軍上,所以影響了海軍的造艦計劃,所以德國海軍才無力打破皇家海軍的封鎖。
至于意大利海軍,世界大戰爆發后,意大利海軍同樣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英國航線的襲擊上,根本不敢跟地中海艦隊決戰。
所以就很神奇了。
世界大戰爆發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國海軍之間爆發的最大規模的戰斗,居然是英國皇家海軍對法國海軍發起的“弩炮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