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部隊被殲滅,對于登陸部隊來說并不是末日,日本人也沒指望第一波攻擊就結束戰斗,英印部隊還能支撐兩三個回合呢,第一波本來就只是試探性進攻。
不過全軍覆沒這個結果也足夠讓日本人驚訝了。
東印度部隊的火力強度,超出日本人的預料之外。
要向擁有完善防御工事的陣地發起進攻,需要更多重火力甚至裝甲部隊的配合,派輕步兵進攻就是送死。
讓日本登陸部隊絕望的是,他們已經失去了撤退機會,南部非洲空軍的第一波攻擊,全部集中在日軍護航的一艘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上。
日本海軍在偷襲珍珠港之前,剛剛經歷過一個大規模現代化改裝,主要是增加了更多的防空武器。
這里的“更多”,也得看跟誰比。
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聯合艦隊在東亞根本沒有對手,對于防空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
增加更多的防空武器,并不意味著就馬上能形成戰斗力,畢竟操作防空武器的水兵也需要長時間訓練。
南部非洲出動的不僅僅是魚雷機,還有俯沖轟炸機。
轟炸機在高空扔炸彈,魚雷機貼海面突襲,日軍的巡洋艦左沖右突,在海面上走“之”字躲避空中的炸彈,卻沒躲過水中的魚雷,在第一波攻擊中尾部被擊中,失去動力。
軍艦失去動力就是活靶子,距離巡洋艦最近的驅逐艦開始向巡洋艦靠近,試圖向巡洋艦援助,缺不小心被一枚魚雷直接擊中腹部。
歐戰爆發后,南部非洲生產的驅逐艦,排水量已經超過3000噸,差不多跟輕型巡洋艦一個檔次。
日本的驅逐艦還是1500噸左右的條約型驅逐艦。
南部非洲的魚雷裝藥量超過600公斤。
排水量1500噸的驅逐艦,被這樣的魚雷擊中,后果極其慘烈。
南部非洲魚雷的性能還是比較可靠的,很少啞火。
日軍的驅逐艦被魚雷擊中之后,就像氣球一樣迅速膨脹,然后從中部直接斷成兩截,只用了十幾秒就從海面上消失。
這么快的速度,基本上沒有人能幸免。
被魚雷擊中的巡洋艦也沒能幸免。
失去動力之后,巡洋艦上的水兵雖然還在拼命反擊,卻無法改變被連續擊中的命運,當第二枚魚雷擊中巡洋艦中部之后,這艘倒霉的巡洋艦和剛才的驅逐艦同樣爆炸沉沒。
剩余的兩艘驅逐艦這時候才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兩艘驅逐艦的艦長都沒有戰斗到底的勇氣,逃走的時候還選擇了不同的方向,可惜軍艦的速度再快也快不過飛機,他們也同樣沒有逃過被擊沉的命運。
當最后一艘驅逐艦被擊沉的時候,距離戰斗爆發還不到半個小時,在灘頭登陸的日軍部隊還沒有組織起第二次進攻呢,海面上的戰斗就已經結束。
南部非洲空軍也很可惡。
將護航的軍艦全部擊沉之后,居然不管日軍的運輸船,任由運輸船向登陸部隊靠近。
大概運輸船的船長認為這樣能得到登陸部隊的保護。
可是登陸部隊連自保都做不到。
東印度部隊不僅裝備了數量眾多的輕重機槍,同時還有數量眾多的火炮,配備到連一級的迫擊炮不算,僅僅重炮,每個師就有大約60門。
日軍也有重型火炮,其大正七年式150毫米重型加農炮,和九零式240毫米重型加農炮,以及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和九八式320毫米臼炮都頗具威力。
不過這些重型火炮只有專門的重炮旅團才有配備,屬于戰役級別的炮兵編制,師屬火炮的配置極少,要么山炮要么野戰炮,口徑大多只有75毫米。
75毫米
這還沒有東印度部隊裝備的迫擊炮口徑大。
東印度部隊和南部非洲部隊一樣,師一級就裝備了150毫米重炮,火力輸出比日軍師團高出不止一個檔次。
南部非洲空軍對付日軍戰艦的時候,第15師炮兵正在向已經登陸的灘頭日軍開始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