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印度成立后,東印度的日裔也倒了霉,很多日裔被迫離開東印度,有些人就去了古晉,這些人對于東印度和南部非洲恨之入骨,河野太郎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東印度獨立前,河野太郎在東印度憑借幾代人的努力積攢下一座種植園和兩家工廠,說不上豪富也比普通人強很多。
東印度獨立的時候,河野太郎舉家逃離東印度,等戰爭結束后,河野太郎再回到東印度的時候,他家的種植園已經成為一位保護傘公司的華裔高管的私人財產,工廠也已經在戰火中被毀。
河野太郎試圖討回自家的種植園,可是卻遭到威脅差點性命不保,之后河野太郎來到古晉經營一家商店勉強度日。
馬來戰役爆發后,河野太郎又倒了霉,商店被搶空不說,一家人都被扔進集中營集中管理,當日軍把河野太郎從集中營中解救出來的時候,河野太郎全家只剩下他一個人。
盎格魯撒克遜人對待敵人從不手軟,英國參戰后,生活在英國的德國人都被扔進集中營集中管理,日本人也一樣。
被關進集中營的時候,河野太郎的財產全部被沒收,身無分文。
負責管理集中營的是馬來人,河野太郎用自己的女兒賄賂管理集中營的馬來人,一家人才終于活下來。
“我了解石龍門周邊的地形,如果戰無不勝的皇軍向石龍門發動進攻,我可以作為皇軍的向導。”河野太郎對南部非洲人和東印度人恨之入骨,明顯把日軍的到來,當做一家人命運的轉折點。
“很好,我們就需要你這樣的人。”帶隊的少佐皮笑肉不笑,明顯對河野太郎的建議缺乏熱情。
前文介紹過,日本人搞明治維新,很大一部分資金來源,依賴日本女人在全世界的商業行為。
可是努力工作的日本女人,在日本國內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她們為了日本崛起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日本國內很多人卻以此為恥,尤其是打贏了日俄戰爭之后出生的這一代日本人,他們對于前輩的付出不僅沒有感激,反而認為是日本的恥辱。
想想也可以理解,就連日本政府都在拼命回避這段屈辱的歷史,普通日本人根本無法正視,連帶著對日本的海外移民都看不起,認為他們是日本的叛徒。
你都已經移民海外不知道多少年了,身上還保留著多少日本血統都不知道,哪還有什么忠誠可言。
“我很了解南部非洲軍隊和東印度軍隊,只要大日本皇軍向石龍門發動進攻,盤踞在石龍門的南部非洲軍隊和東印度軍隊會迅速崩潰,就像我們在馬來亞和菲律賓所做的那樣。”河野太郎希望第48師馬上向石龍門發動進攻,這樣他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
“你的建議很不錯,我們會認真考慮的。”少佐敷衍,他比河野太郎更了解南部非洲軍隊。
進攻
連日本高級將領都不敢向南部非洲軍隊發起主動進攻,真有那么好打,本間雅晴也不會那么謹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