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菲聯軍同樣沒有裝備反坦克武器,更沒有坦克協助防守,這不是美國對于殖民地仆從軍的重視程度是否足夠的問題,美國在菲律賓也有純粹由美國人組成的部隊,這些部隊同樣沒有裝備坦克和反坦克武器。
別懷疑,正式參戰前的美國就是這么懈怠,日軍為了保持海上優勢,將絕大部分資源向海軍傾斜,美國也一樣。
正面防線被攻破的同時,本間雅晴派出軍隊在巴丹半島南部登陸,試圖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美菲聯軍。
這一次美菲聯軍終于撐不住了,首先逃跑的是麥克阿瑟,他留下一句“我一定會回來的”,趁夜色坐潛艇逃到澳大利亞,將八萬美菲聯軍留給日本人。
麥克阿瑟逃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華盛頓。
華盛頓不敢讓麥克阿瑟留在巴丹半島,萬一麥克阿瑟戰死或者被俘,對美軍士氣都是巨大打擊,畢竟麥克阿瑟當過西點軍校的校長。
麥克阿瑟沒有選擇死戰到底,有了華盛頓的命令,麥克阿瑟順水推舟逃往澳大利亞,辜負了八萬美菲聯軍對他的信任。
麥克阿瑟逃走后,美菲聯軍的士氣迅速崩潰,麥克阿瑟逃走前,命令溫賴特負責指揮美菲聯軍作站,巴丹手軍司令愛德華金卻認為美菲聯軍的抵抗已經毫無意義,于是聯系日軍準備投降。
麥克阿瑟也是狠人,為了維護他的榮譽,命令美菲聯軍繼續作戰,卻沒想過美菲聯軍的命運,不是說好了允許投降的嗎,你坐船跑了,卻讓手下戰斗到底是什么意思
愛德華金違反了麥克阿瑟的命令,卻得到八萬美菲聯軍的贊美,做出投降這個決定是很艱難的,至少愛德華金沒有把自己的榮譽,凌駕于八萬美菲聯軍的生命上。
可惜愛德華金對于日本人的認識也不夠充分。
愛德華金認為美菲聯軍放下武器之后,可以獲得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為此愛德華金和日本人進行談判,在得到日本人的承諾之后,愛德華金命令殘余的美菲聯軍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日本人確實是為美菲聯軍準備了戰俘營,承諾給予投降的美菲聯軍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
不過日本人準備的戰俘營,距離巴丹半島有足足120公里。
對于軍人來說,120公里不算遠,南部非洲軍隊的長途拉練,距離就超過120公里,所有部隊都可以完成。
不過那是在準備充分,后勤充足的情況下。
日本人根本沒有任何后勤準備。
美菲聯軍投降后,日軍命令八萬美菲聯軍步行前往戰俘營。
這個命令很正常,日本人缺少機械化裝備,卡車自己都不夠用,肯定不會用來運送俘虜,畢竟卡車是要燒油的。
這120公里成為著名的“巴丹死亡行軍”,日本人不僅沒有在沿途準備補充物資,甚至連水都不讓喝,哪怕沿途的自然水源也不讓喝。
s新年第一天,祝兄弟們新年快樂,鴻運當頭,從年頭紅到年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