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所在的連隊就有16挺輕重機槍,還有四門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和六門80毫米迫擊炮,火力密集程度令人發指。
和武裝到牙齒的第19師相比,第三步兵聯隊一共只有12門92步兵炮,機槍數量不超過30。
陳凱所在的連隊只有140人。
第三步兵聯隊總兵力3800人。
“銀輪部隊”名不虛傳,當第一名騎著自行車的第三步兵聯隊士兵出現在山路上的時候,陳凱馬上打起精神。
這名日軍的裝備很奇特,他的上衣紐扣全部解開了,戴著一頂形狀很像鍋蓋的k2型鋼盔,這應該是從某個英軍士兵身上繳獲的。
日本政府確實物資匱乏,甚至都沒有為在熱帶征戰的日軍官兵設計適合熱帶作戰的軍裝,現在第25集團軍官兵穿的還是適合溫帶作戰的夏裝,這在馬來半島明顯太厚了。
騎自行車也是很累人的,為了減輕負重,這名日軍士兵將背囊和步槍綁在自行車的后座上,沒有任何作戰準備,為了加快速度甚至從自行車上站起來雙腳蹬得飛快。
呯
某位南部非洲優秀射手破壞了山谷的寧靜,命中日軍士兵腹部。
這應該是故意的,如果有必要,完全可以將這名日軍士兵直接擊斃。
開槍的射手卻沒有這樣做,明顯是想讓日軍士兵遭受更多的痛苦,自從山下奉文命令屠殺吉隆坡華人之后,戰俘公約在南部非洲軍隊中就已經不存在了。
日軍士兵猝不及防從自行車上摔下來,腹部的巨大傷口觸目驚心,這明顯不是正常子彈造成的傷害,正面創口很小,鮮血卻瘋狂涌出來,多半子彈被改造過。
對于英聯邦部隊來說,達姆彈是傳統技能,雖然現在達姆彈已經命令被禁止使用,不過南部非洲軍人有很多方法將正常的子彈改造成達姆彈,被改造之后的子彈擊中后,子彈會在身體內碎成很多小碎片,造成更大傷害。
所以別看被擊中的日軍士兵,只有中彈正面有一個不大的小傷口,彈頭實際上已經在日軍的身體內碎成無數碎片,中彈日軍的內臟已經被破壞,縱然及時得到治療,以日軍的醫療水平,多半也治不好。
更何況日軍也不會把寶貴的醫療資源,浪費在普通士兵身上。
腹部中彈的日軍士兵肯定希望得到同伴的救助,他哀嚎的聲音響徹整個山谷,甚至壓制了機槍連射的聲音。
南部非洲的機槍手就開心極了,狹窄的山路最有利于機槍的掃射,子彈在穿透一個人的身體之后,動能不會全部消失,還會繼續向前飛穿透下一個,再下一個
南部非洲通用機槍的子彈,在穿透四個人之后依然擁有殺傷力。
別問這個數據是怎么知道的,問就是德國人驗證過。
機槍開火的同時,操縱榴彈發射器的射手也沒閑著。
對付輕裝步兵,榴彈發射器才是大殺器,尤其是無遮掩地形,40毫米榴彈的威力能夠徹底發揮,一打就是一大片。
陳凱在戰斗爆發后只開了一槍,好像還沒有擊中目標。
大伊萬倒是興奮異常,梆梆梆把彈倉內的子彈打空之后,又往彈倉內壓了一個彈夾,接著馬上又打光。
打吧,打吧,南部非洲子彈多得很,對東印度軍隊都那么大方,對自己人根本不設限,士兵作戰的時候都是想帶多少帶多少。
尼亞薩蘭半自動步槍雖然先進,放在這種不對稱的戰斗中也沒多少發揮的余地。
很快公路上的日軍就全部消失,有自作聰明的日軍在槍響之后就跳到旁邊的小河里,小河水流湍急,跳河的日軍被河水沖往南部非洲軍隊的陣地,他們拼命掙扎,想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東西,卻徒勞無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