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大家都不需要提防別人,所以都較為分散,各自選擇觀察自己需要的。
沈言大概瀏覽了一遍,只感嘆宇宙的神奇,就算是同一種本源,一萬個人就有一萬種感受。
所發揮出來的力量雖然本質相同,但效果卻大大不同,雙帝星任務不知多少界了,進來過的人不計其數,竟沒有一人的攻擊完全相同。
而且這些攻擊不能單單以力量判斷強弱,本源期4星的強者,力量上一定強于本源期2星的強者。
但技法中的奧妙卻不一定超過對方,沈言越看越覺得受益良多,不禁漸漸沉迷了進去。
幾天時間一下就過去了,不過沈言看得越多,卻也越來越感到混亂,感悟也相當繁雜,根本無法找到相通之處。
有時候好像看到了一條可以走的路,但再看了其他的之后,又發現之前那條路走不通,大家的感悟似乎是相互矛盾的。
只有一點相同,那就是要爆發最強的攻擊,就需要將本源之力融會貫通。
本源越多,對靈體的能量增幅就越大,但這些能量是獨立存在的。
比如說沈言一劍之中,就做不到同時包含太陽、巫啟和滅厄三種力量。
就算他通過界王意志所擊出的一劍,也只是將三種本源力量一股腦分散釋放出去,而做不到合而為一。
界王意志只是作為容器,將所有本源能量聚到一起,但要真正力量融合就太難了。
每一個恒星本源都是極為霸道的,一般情況都彼此排斥,如何才能相生?
沈言陷入冥思,三個本源的力量以界王意志為橋梁,一次次相互滲透,又一次次相互抵消。
百萬次的演算之后,沈言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智慧宇宙就如同一個多恒星星系,正如這雙帝星,它們一明一暗,卻彼此力量平衡。
這就是相生!相生不一定是融合,而是平衡,雙帝星一明一暗可以平衡,那其他能量也一定能夠找到平衡點。
沈言睜開了眼睛,重新開始感悟死星中的攻擊痕跡,他試著將自己感興趣的一些攻擊,都學葫蘆畫瓢模范出來個樣子。
漸漸發現,這些攻擊方式都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簡單說就是一正一反,正如同一明一暗。
“正”是看得見的,“反”是看不見的,但如果你換個視覺,“反”又變成實的,而“正”卻變成了虛的。
正是陽,反是陰,整個宇宙間的能量都是由正能量與反能量組成,任何一個物體都有正反兩面,它們彼此看似沖突,實則平衡相生。
感悟漸漸形成,而沈言突然發現,自己的智慧宇宙中,有兩個空的面,此時分別散發出了一明一暗兩種能量。
同時,這兩個面中,各自浮現出了一百零八顆智慧星辰。
對技法的研究,竟然讓沈言感受到了明帝星與暗帝星中各個行星的力量。
只要分別點亮這兩個面中的一百零八顆星辰,就能形成明帝星與暗帝星本源的雛形。
沈言一時興奮,立即大量智慧點砸了下去,智慧宇宙有兩個面中,立即多出了一明一暗兩團涌動能量。
這種一鍵加速的感覺真是太好了,就算是當初被直接“種入”滅厄本源時,也沒有這種快感。
此時只要繼續再點亮后面的一百零八顆星辰,就能凝聚恒星本源,不過沈言暫時要緩一緩了。
一旦凝聚恒星本源,雙帝星就要關閉了,而且智慧點也需要再攢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