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坑無論如何都得填上,問題是這種帶有創新性質的新工藝應用根本找不到可借鑒的東西,怎么辦?莊建業無奈呀,抓狂呀,揪頭發呀。
早知道如此,當初在試驗科里干嘛一門心思撲到銅鋁管工藝上去,拿出點時間在機翼噴丸工藝上該多好。
等等……試驗科的三大研究課題中的機翼噴丸不會就是為了填這個坑吧!
莊建業越想越有道理,然后就開始破口大罵,八年前永宏廠老一批技術骨干想出來的東西,到如今還是試驗科的攻關課題,就這蝸牛般的速度,就不怕老技術骨干回廠打臉嘛?
“怎么說也是機翼制造的核心工藝!”
莊建業看著手中的那份掐頭去尾的技術資料,嘬了嘬牙花子,前幾天被人摘桃子的不忿,立馬被眼前的低效率給打敗了。
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自己上了,誰讓攤上這檔子事兒了呢,好在這不是真的造新機,上新工藝,只是在文字上說明一番,莊建業覺得自己費點精神還是能行的。
于是便咬著筆頭回想著上輩子見過的噴丸成型機,手上也不停,開始在空白的繪圖紙上胡亂的畫著草圖,然后對比著資料上憑空出來的數據,一遍遍的修改,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莊建業終于長舒一口氣,滿意的點點頭:“恩~~這個應該差不多了。”
說完便在那張被他畫得亂七八糟的繪圖紙上寫上一串參數。
接下來的幾天,莊建業就按照這套參數,在平白的文字間硬生生的幫著前人把那臺想想的噴丸成形機給造出來,然后看了看自己捏造的技術資料,得意的笑了笑,便開始整理成冊,書寫目錄,準備歸類入檔。
就在莊建業獨自忙活的時候,檔案室的門突然被敲響,莊建業轉頭一看,原來是多日不見的石軍。
如今的石軍跟莊建業一樣,都是永宏廠的風云人物,只不過相對于莊建業的負面,石軍正面的一塌糊涂,不到半年就發表了兩篇論文,為四個分廠的關鍵設備做了技術改造,同時還解決了殲六戰斗機垂尾鉚釘脫落問題。
除此之外,石軍還在經營管理上有著獨到的見解,并且主動寫信給廠黨委建言獻策,得到廠黨委采納的同時,也被廠長和書記注意到。
由此石軍平步青云,不但跟莊建業首批提干不說,第二天就被正式調入總裝一車間任工藝室副主任,成為永宏廠建廠以來最年輕的正科級技術干部。
這還不算,聽說前幾天部委的來廠里考察,專門聽取了石軍的人事匯報后明確表示將其納入部委第三梯隊干部的考察名單。
那可是部委的考察名單,相比之下永宏廠的第三梯隊那就是個渣渣。
所以莊建業跟人一比,也就成了渣渣!